或者說鶴立雞群。
太過高光了!
常言說得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放在這事上再貼切不過了。
在眾巡撫的眼裡,齊譽就是一個喜歡出風頭的二傻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還有就是,他罔顧事實、攻訐同僚,居然還惡人先告狀,把彈劾的摺子呈到了陛下案前。你說,像他這種人可惡不可惡?
然而最最令人感到無語的是,聖上居然還對他的胡說八道不予深究,甚至自始至終都沒有苛責一句,你是這氣人不氣人。
皇帝:朕的態度乃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居廟堂之高,觀山下虎鬥,難道這不是一場很有樂趣的事嗎?
直白來說,你們若是團結起來,同穿了一條褲子,朕還能安穩睡覺嗎?
你們越是撕咬的厲害,朕的心就會越安。
帝王之術,大都如此!
事實上看,皇帝的計謀基本上算是得逞了。
所有封疆大吏都與齊譽劃清了界限,堅決不願與之為伍。
如此一來,就再也沒有結黨營私的可能了。
換位思考。
眾巡撫見皇帝於齊譽不予苛責,盡皆憤憤不平起來,自然而然地,也就搞起了一些報復性的小動作。
比如說,散播謠言,刻意抹黑。
雲,齊譽他縱下行兇,殺人放火,視我大奉律法如無物,此等罪孽,萬死不足以蔽其辜。
霎時間,齊大郎就變成了奸官酷吏的代名詞。
不過,對於這個說法,老百姓們卻是不予認同。
人家齊大人義薄雲天,不計得失,毅然伸大義於天下,他這等人,怎麼可能是奸官酷吏呢?
純屬扯淡!
純屬汙衊!
可見,老百姓的心裡也是有桿秤的,孰是孰非,他們看得非常清楚,也看得非常明白。
而且,他們的評判標準就是這麼簡單直白,不加任何修飾。
見民間擁護,官方就有點不太樂意了。好人都讓他當了,那怎麼行?
於是,便加大了對齊譽的
抹黑力度。
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他們罵得越狠,老百姓的爭辯就越是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