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規律上來說,任何災難都有一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這個點,也就是常常提到的節點。
蝗災的規律也是如此。
才剛剛入秋,期盼已久的節點便到來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點的出現,就標誌著災難距離結束已經不太遠了。
老百姓們雖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聽到讀書人的通俗解釋後,也全都變得歡呼雀躍了起來。
那種感覺,就像盼來了黎明曙光一樣,殷切而又興奮。
而朝廷的關注點,則在另一個維度上,他們所在意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場災難的損失情況。
從目前的統計來看,這次蝗災不僅全蓋了整個湖廣地區,還蔓延到了河南、山東、江西、浙江等地的大部份區域。
要知道,以上這些地域全都是傳統的產量大省,肩負著大奉朝半壁江山的糧食供給,如今絕收一季,絕對是一種致命打擊。
簡而言之概括,就是損失慘重!
常理上來說,在蝗災過後,接踵而來便是餓殍遍野的大饑荒。
然而,這悲慘的一幕並沒有在現實當中上演。
原因無他,只因齊譽力倡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願景於現實中得到了實現。
是的!
在除了朝廷的賑災外,各省的援賑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國家級的大面上來看,這次抗災,絕對能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舉國之力。
只不過,在這份壯舉的背後,卻是滿含著諸多陰謀的成份。
事實上,大部分的省府援賑,基本上都是被皇帝硬逼著出得血,且還是拿得出手的大放血。只有像雲南、廣西這類偏隅之地,才量力而行地意思了一下。
不管怎樣,皇帝最終促成了此事,化解了這場饑荒危機。
肱股老臣們在私下裡議論,陛下的此舉雖然上不得檯面,但也不失為英明之舉。
若單靠朝廷賑災的話,這次肯定冷盤。
這可不是誇大其詞,而是以事實為依據得出的結論。
據戶部統計,這次賑災物資的總和,已經達到了無法想象的鉅額級別。
單靠朝廷,確實是搞不定的。
對此壯舉,官場上無不驚歎。
然而,托起這份壯舉的卻有一個特別人,他的名字叫做齊譽。
特別?
此話怎講?
戶部尚書驚奇地發現,瓊州援出的物資價值竟然佔了賑災總額度的百分之七十,這個數,絕對是妥妥的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