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皇帝想要耍小聰明糊弄福建二臣,結果卻被識破,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待發的戰爭。
這是弄巧成拙了?
差不多是。
不過,這也不能全部怪他,雖然他摸清了二臣的底細,卻不清楚他們已在福建那邊伏下了的探子,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才計謀失算。
同樣始料未及的,還有坤極之主蘇皇后。
她也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般煞費心機地暗幫,結果卻給齊譽惹來了麻煩,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總而言之,事態的發展很糟糕。
這還不算完。
咱們華夏有句俗語,叫做屋漏偏逢連陰雨,而時下就是如此。
就在南洋的軍事風波即將形成之際,另一場更具破壞力的詭譎浩劫,在這個節骨眼上爆發了。
之所以稱它詭譎,主要是因為這場浩劫的起因有些狗血。
簡言之,為:由一口鐵鍋引發的戰爭。
啊?又有戰爭了?
是的!
這其中的緣由頗具波折,且聽略表。
眾所周知,當下的北方二強與大奉朝交惡甚深,邊關一帶完全斷絕互市,而此舉,直接影響到了二強的鐵器來源。
他們這些人皆屬遊牧民族,擅育牛羊而拙鍛冶,一旦面臨鐵荒這樣的難題,他們就感覺有勁沒地使了。
可是,鐵器乃是諸多資源中的重點,絕對的不可或缺。
所以瓦剌軍斷然決定:打草谷。
然而,軍用鍋不同於民用鍋,它的口徑甚大,普通百姓家不可能有,要想得到這東西,就必須得打敵軍的主意。
在瓦剌軍中,剛好有一個急於表現的權二代,他在別人雞血的刺激下自告奮勇,連拍著胸脯接下了此任。
而別人不好意思與他相爭,也只得拱手相讓。
在展開行動後,這位權二代表現地非常積極,不敢有絲毫怠慢。終於,在他仔細地勘察下,在一偏僻處發現了一小支落了單的敵軍哨所。
接下來,他憑藉著人數上的優勢衝散了華夏軍,並如願地搶到了一口碩大的鐵鍋。
按常理上來說,任務有所收穫,可以返回去交差了。
可他,偏不!
殊不知,他剛
(本章未完,請翻頁)
好上瞧了一個途徑此地的華夏民女,在下半身思維的趨勢下,他選擇了逗留。
他得逞了,不過,卻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