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武帝的這個小插曲,也只是微波盪漾般的小漣漪,並沒有在齊譽的心裡掀起大波瀾。
就如似,一笑而過的八卦新聞。
目前戰事在即,哪有閒工夫去琢磨那些?
當下的要務,全都集中於軍事層面,除了日常的演習練兵之外,還要兼顧工事上的防禦,只有做到處處妥帖,才能真正的運籌帷幄。
經過這段時間的不斷觀察,齊譽越來越覺得那個名叫海濤的少年是個很不錯的好軍苗,貌似可造之才。
不過,他到底有沒有真本領,還需要實戰方面來進行檢驗。
機會即將來臨!
審時度勢的齊大人,已經敏銳地嗅到了風雨欲來風滿樓般的烽煙氣味。他相信,過不了多久,南海的戰火就會燃燒起來。
遠了不扯,先看當下的時局。
安南那邊終於有動作了,就在瓊州馳援軍離港後的第三天,他們就立即聞風而動。
反應速度如此之快,莫非是學會了我華夏的‘飛鳥傳書’?
有可能!
不管怎麼說,安南這次順利地入套,並一步步地朝著挖好的坑裡跳入。
就如齊譽笑稱的那樣,先是請君入甕,然後就是甕中捉鱉了。
在幾位知情的高層人士看來,這場戰役已然失去了懸念,瓊州收穫勝利的果實,只是時間問題。
庾海就是這樣認為的,他言道:“除非安南軍能生出鯤鵬的翅膀,否則,絕不可能逃得過這等圍擊。”
彭文長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避其鋒芒,出其不意,抄其後路。這三個兵法要素我瓊軍俱佔,試問那安南小兒如何遁形?”
譚俊彥雖然不懂軍事,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對齊大人的盲崇:“安南國人本就是未經薰陶的化外蠻夷,面對睿智的齊大人,他們焉有不被耍的道理?”
耍啥?
猴子嗎?
雖說諸司之詞隱含著一些諂媚,但卻沒有信口胡說,大致上,還是基本符合現實的。
不僅僅是他們,齊譽也是這樣認為的。
就這場戰役而言,己方不僅會勝,而且還能做到生吃對手。
(本章未完,請翻頁)
然而!
戰場風雲瞬息萬變,任何一件突發的小事,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戰局,並不存在所謂的絕對一說。
事實上,也真是如此。
齊大郎算計來算計去,卻怎麼也沒能算計到,在這場即將觸發的戰役中,會殺出來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程咬金。
乃是何人呢?
諸位不妨猜猜看~~
瓊州這邊的情況大致如常,暫且按下不表,只說一說那所謂的突發事件。
這件事情的起因,還要從皇帝的一個決策開始說起。
說,不久前時,聖天子朝著福建的省府衙門傳去了兩道八百里加急的口諭。
訊息之一稱:敕令,福建巡撫高明立即進京,朝廷另有重要委任,切勿拖延,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