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瞭解到以上緣由之後,齊譽懸著的心終於踏實了下來。
弄不清聖意,心何以安?
不過,在踏實之後,他又意識到了另外的一個問題。
啥呢?
難道說,對於這個秘密,目前真的只有自己一人知道?
並不是!
皇帝說,在除了君臣彼此二人之外,還有一人知道一些零碎資訊。
不過,他現在已經死掉了。
誰呀?
——庸王。
是的!
他盤踞屯門,自建碼頭,打造戰艦,赫然就是不可一世的南洋一霸。
若按他當時的牌面上來看,是具備往返於爪哇之間的能力的。他若得到了傳國玉璽,在南疆登高一呼,那豈不是成了第二個燕王?
甚至說,還勝過之。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所以,皇帝才對齊譽虐打庸王表示了默許。
啊,原來是這樣的邏輯!
齊大郎心裡暗道:難怪陛下當初不希望庸王進京,原來是因為這個癥結所在,如今庸王已薨,這則秘辛也基本上算是塵封住了。
皇帝卻在想:算你小子足夠機靈,及時體察到了上意,若真把庸王押解回了京,難不保會惹起什麼閒言碎語。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齊譽回過神來,開口問道:“聽陛下剛才話裡的意思,難不成是想讓微臣去到爪哇一帶,向該國索要流亡的建武帝?”
“是,但也不全是!”皇帝的眼睛閃了一閃,說道:“如今時過境遷,那廢君早已年邁,說不準,此刻早已化為了一抔黃土。朕讓你去,主要是想讓你把失落的傳國玉璽給尋回來。不過,朕可是聽說爪哇已向西洋諸國購買了一批炮艦,雖然數量不多,但頗具戰力。你若沒有強大的武力進行震懾,那爪哇王又豈會甘願配合?”
道理上來說,確實如此。
只不過,萬歲爺有點小覷齊譽了。
事實上來說,瓊州的真正實力,並不是外界所想的那般單薄。
歸根結底,還是朝廷對於新型火器瞭解不夠,在研判方面很容易出現大的偏差。
然而,齊譽卻是樂見如
此。
他帶著謙恭,很認可道:“瓊州就似那剛初升的太陽,雖然熱量不足,但後勁很大。相信過不了多久,臣就有資本去和爪哇叫板了。”
“愛卿不卑不亢,不驕不躁,比之以前沉穩了不少。”
不過,皇帝話音一轉,又滿懷好奇地問道:“有一點朕想不明白,你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發展火器軍事呢?”
這……
不好答呀……
齊譽想了想,做出自辯道:“啟稟陛下,微臣建設水軍,完全是出於自衛上的考量。其實,那浩瀚的南海,並不像想象中的那般風平浪靜。那一帶洋人聚集,形式複雜,只要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飽受欺凌。你看那同為巨島的大灣,不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嗎?微臣認為,若沒有一點過硬的實力,是不可能守住那份疆土的。”
有些道理。
皇帝聞言點了點頭,道:“南疆的局勢,確實是今時不同往日,朕又豈能不知?也罷,你就安心發展你的瓊州吧,不會有人為此說三道四的。”
“不過,有一點你必須做到,朕限你在三年之內,務必尋到失落的傳國玉璽。為此目的,不惜與爪哇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