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皇帝開誠佈公,將這個只有皇帝以及太子才有資格觸碰到的超級秘辛,揭開它的了神秘的迷紗。
呵呵,齊大郎現在的待遇,可不是一般的高。
因為這件秘事的時間跨度前後比較大,所以皇帝決定,從最先的緣由開始說起。
“齊愛卿可知,我大奉朝的開國主都,定得乃是南方的應天府,至於順天府,不過是當時的備用陪都而已。”
齊譽回顧了一下建國後的歷史,說道:“微臣雖未入過翰林院修撰,卻也學過一些當代的史記。據微臣所知,太祖在得了江之後,便直接定都在了南方的應天府。然而,才歷兩世,那主都便因一場突發的天火化為了灰燼。太宗皇帝繼位之後,無意再行重修坍塌的皇宮,於是,就遷都到了現在的順天府。”
皇帝淡淡一笑,搖頭糾正道:“其實,那並不是什麼意外的天火,而是人為投放。”
“什麼?人為的?”
“不錯,且聽朕細說。”
“是!”
皇帝圍繞著這個過往事件,展開了相關闡述。
他言,太祖皇帝在定下了江山後,於第一時間就立下了儲君,以防膝下皇子奪嫡。然而,卻沒曾想,那太子殿下太過命薄,居然病死在了太祖之前。
不得已,太祖皇帝只得把皇位傳給了其後的孫子,以證自己不改嫡系之心。而接下來的這位二世帝,便是史官以春秋筆法記載的建武帝。
寥寥幾筆,且語焉不詳。
故,無人知曉究竟發生了什麼。
皇帝解密說,建武帝在繼位之後,便立即展開了一系列的削藩運動。可是,他不得其法,效果方面遠遠不及漢武帝推行的推恩令。
最終,這場削藩徹底惹怒了眾藩王,他們在‘太宗皇帝’率領下,攜重兵成功地逼進了應天府,並用手中的刀槍向皇帝討要說法。
就在這個討要的過程當中,原本徜徉的朗朗長空,忽然降下來一襲熊熊天火。霎時間,就將那皇宮燒得乾乾淨淨。
據眾藩王們說,建武帝也死在了那場大火裡。
是的,史官們就是這樣記載的。
而皇帝所說的,卻是另外一個版本,否則,還能稱為是秘辛嗎?
他稱,那場大火乃是建武帝故意所放,其目的就是為了刻意製造混亂,繼而趁此時機逃離出去。
他也確實做到了。
也就是說,建武帝其人並未有身死,而是不知所蹤、杳無音訊。
嗚呼!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哪有什麼誰對誰錯?
齊譽心裡一嘆,嘴上卻道:“建武帝年輕氣盛,且志大才疏,又不懂得靈活變通之法,所以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評價過後,他又一臉困惑說道:“陛下,這件秘事雖然涉及皇族爭鬥,卻遠遠達不到只有太子以及皇帝才能知曉的特殊程度,莫不是……在這背後,還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皇帝讚許地點了點頭,笑道:“齊愛卿的思維敏捷,一語道破玄機,不愧是朕信任的心腹之臣。”褒獎完了後,他才解釋道:“卿猜得沒錯,在這秘辛的背後,確實還暗藏著另外的一則秘辛。”
秘中秘?
自己一語成讖了?
能掐會算的齊半仙騷騷一笑,拐著彎地拍道:“微臣乃是堂堂的探花及第,天子門生,又豈能愚魯不辯,混沌是非?”而後,才道:“且不知在這秘密之後,隱藏著的又是什麼?”
“這樣的,在建武帝逃走的時候,曾順手帶走了一無上寶藏。此寶藏價值不凡,大有可能幫助他再復江山。”皇帝輕輕一嘆,眼神閃閃地說道。
齊譽邊聽邊推理,而後便搖頭道:“陛下,這個說法裡面暗藏漏洞,絕不可採信!”
皇帝奇道:“哦?為何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