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真沒想到,胡皇后行事心狠手辣,居然還
有著舐犢情深的一面。”鍾義老首輔先是感慨了一陣兒,而後又道:“如果所猜不錯的話,那個女娃十有八九就是大公主本人,要不然,那太醫不會得到如此厚賞。”
殷俊認可道:“小婿也是這樣認為的。”
鍾首輔點點頭,繼續分析說:“想來,定然是胡皇后於事前覺察到了危機,故而將愛女提前送出宮外,以保其周全。至於所謂的失蹤一說,不過是掩人耳目的由頭而已。若從現在的時局上來看,大公主在外則安,迴歸則亡。”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胡皇后現在已然倒臺,誰還能為這位大公主來遮風擋雨呢?
要知道,這自古以來,皇族內部的爭鬥就極其血腥,幾近六親不認,尤其是牆倒眾人推之後的斬草除根,更是令人防不勝防,而最好的避禍方法,就是遠離漩渦中心。
胡皇后以史為鑑,未雨綢繆,提前為女兒留好了退路。她非常清楚,自己所犯得乃是株連之罪,她死之後,大公主多半不能保全。
與其這樣,還不如捨棄富貴,換得那一線生機。
先說回眼下。
從殷俊的角度上來看,此事若不告知皇上,那就涉嫌欺君。可若是上報了,又擔心那孩子無辜受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
所以,他才一時難下決斷。
鍾義在細思了一陣兒後,說道:“依我看,此事還是算了吧,只是一個既無辜且又可憐的女娃而已,就裝聾作啞地放過去吧。”一嘆,他又補充說道:“眼下知道這事的人並不多,只要把咱們能守住這個秘密,就可保大公主性命無虞。即使日後陛下知道,以他的英明和智慧,應該也不會苛責什麼。”
保這孩子?
此舉,正和了殷俊的本意,於是,就這麼定了下來。
在辭別了岳父之後,他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他總覺得,這件事情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完善,否則,就會留有遺憾。
也罷!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大發慈悲狀態下的殷俊急忙走去了書房,研磨執筆,給遠在瓊州的好友齊譽修了一書,並於信中暗示他說,現有一枚皇族血脈的滄海遺珠漂泊於閩南之地,讓他加以留意。若是逢了時機,一定要暗助一番,也算是盡了一份臣子之忠。
莫非這白麵首信佛了?
要不然,怎會如此心善?
並不是!
從道德層面上來說,面對命運多舛的孤苦幼兒,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成年人都會泛起同情的憐憫之心,尤其是已為人父母的人。
比如說,現在的殷俊就是。
在封好了書信的朱漆之後,他便朝著南方的夜空望而一嘆,
語氣頗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