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說呢?
庸王的封地相當遙遠,處在了南越之地的羊城府,相隔千山萬水的他,怎麼會和魯、豫之地的二王產生聯絡呢?
不對勁!
要不,派人過去查上一查?
對,絕不可疏忽放過!
皇帝苦思正沉,忽聽門外稟報道:齊譽求見。
宣!
“微臣參見……”
“免了免了,坐吧。”
“喏!”
坐定後,齊譽緩緩地抬起了頭,第一眼就瞅見了自己的那三幅作品,而當他注意到那三枚印章時,也如皇帝一樣陷入了困惑和不解之中。
皇帝也瞄了一眼那畫,而後笑道:“真是沒有想到,齊愛卿還和藩王之間大有緣分。”
呃……
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啊!
得趕緊推掉嫌疑。
齊譽忙用事實為自己辯解道:“陛下誤會了,微臣在作這三幅畫時不過是秀才之身,哪裡高攀得上王爺的門楣?”
也是!
皇帝本就沒有懷疑,聽了之後自然更加放心了。
這,只是巧合而已。
釋疑後,皇帝也不遮掩,直接問道:“見到此畫上的趙王章,朕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想要問問愛卿。”
齊譽忙回道:“那就請陛下示下。”
“嗯!朕一直都沒弄明白,趙王送給張程東十萬兩銀子的密事,你又是如何知曉的呢?”皇帝見齊譽發愣,又語氣緩和地解釋道:“愛卿不要誤會,朕並沒有懷疑你的忠心,而是此事實在費解,朕越想越是困惑,故而召你來問。”
原來是因為這事!
關於姚氏偷聽張衙內的事,只有自家人知道,即使是黃飛,也對此中緣由並不知情。所以,皇帝問他也問不出所以然來。
然而這個現象,恰巧就說明了問題。
試想,素以資訊靈通見長的內衛都沒有得到這個訊息,而自己居然有法得知,皇帝能不猜忌嗎?
還好皇上明著詢問了自己,否則,難不保背後被其暗查。
要實話實說嗎?
當然不可!
這裡面的關聯甚大,甚至,還有一些不確切的潛在危機,自己又怎能把表弟媳婦推到這漩渦之中呢?
可是,如果不提姚氏的話,這件事情就無法做到自圓,怎麼辦?
正糾結間,腦海中忽然想起了陸博軒陸巡撫曾轉告的孟嵐山的留言,說,如果碰到了實在無法推脫的難事,就把事情因果推到他(孟嵐山)的身上。
齊譽心裡非常明白,這是先生在表達自己的愧疚之情。
當年,曾因為他的某些動機,意外地把自己捲入到了永川王的事件之中,為此,他願意保護自己承擔一些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