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生怎麼會不知道這些,不過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還是努力相勸:“昔日佛祖割肉伺鷹……”
孫錚有點惱了,這和尚有點不知進退:“孫某隻是個俗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凡人!還沒有佛祖那麼高尚的覺悟,既然佛祖願意以身伺鷹,諸位大師不妨勸一勸嵩山那幫叛逆,放下武器,接受改造!”
方生還想掙扎:“國師手操權柄,嵩山諸人不過江湖門徒,所求不過一日三餐,數尺棲身之地罷了……”
“唉!你這和尚屁股坐的歪了!”孫錚冷聲道:“嵩山派若真像你說的那麼善良,孫某才懶的理他!還有,嵩山與少林同處少室山,這麼多年來,少林要說對嵩山所作所為一點不知情,佛祖豈不是個瞎的?!嵩山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少林是有責任的!你們縱容嵩山作惡,到如今,報應臨頭,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跑來我這裡強詞奪理?!是當我好糊弄,還是當我好說話?”
方生憋的一張老臉通紅,很明顯,少林上下那點心思在這位國師眼裡,完全就是小兒科。所謂的君子可欺之以方那一套,在這兒沒用啊!
“國師,莫非再無他法了麼?難道一定要血流成河,生靈塗炭?”
“現在才來悲天憫人?晚了!我給了嵩山一個和平的機會,現在依舊有效。只要在六月初五之前,願意下山接受清查改造的,至少能保證性命安全。
這還不夠嗎?難道憑著人多,就可以做了壞事不受懲罰?憑著綁架人質,就妄圖繼續逍遙做山大王?那是做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日月所至,皆受大明國法律條約束,誰也不能例外!
嵩山派恃強凌弱,綁架錦衣衛官員家眷在前,陰謀失敗,不但不思悔改,反而當眾意圖刺殺當朝國師在後。只憑這兩件,就足夠讓整個少室山成為反賊窩子!
你還有心情來勸解我?有這精力,不如趁早回去疏散少林僧眾,免得嵩山眾賊走投無路狗急跳牆!”
啊這?
和尚我只是來說和的呀,這怎麼還把少林也給搭進去了呢?
方生滿臉的不可思議:“怎會……豈有此理?!”
老和尚還想爭辯,解風瞧著不是苗頭,趕緊把老和尚扯著退了出去。
“解幫主!國師這是以權壓人,天理公道何在?”
解風看他,宛如一個智障,溫言勸解:“大師!你那一套糊弄旁人還行,怎能拿來國師當面賣弄?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給佛祖面子的!對於那些十惡不赦之徒,就應該送去地獄!
國師昔日,尚未束髮,便能剿滅黃沙盜,禁閉晉王府。少年監軍三邊,一出手就將國朝伯爵當眾斬首。三千鐵騎血洗草原,沿途上百處京觀到今天臭味都還沒散盡。
你要慶幸如今國師年紀漸長,慈悲之心漸增。嵩山諸人當眾行兇被抓了現行,還願意給他們一條活路。這是國師念在同胞之情,若是外族異類,哪裡還有這等機會?
聽解某一句勸,趁早讓他們束手就擒吧。真要讓國師動了肝火……”
解風搖了搖頭,長長一聲嘆息,盡在不言中。
方生怔怔思索,好一陣子才終於認清事實,回頭又望了一眼,扭頭出門,快馬加鞭返回少室山報信去了。
隨著方生大師勸解失敗,國師對嵩山的態度徹底明朗。這場大戰,已不可避免。
詭異的是,無論是國師府,還是錦衣衛衙門,甚至地方駐軍,各級衙門,都沒有一點動靜。就好像國師說那番話,也單純只是說說而已。
反倒是嵩山上下,緊鑼密鼓的做著戰前動員,而錦衣衛上下,對如此大規模的人員流動視而不見,任由他們折騰。
這弔詭的氣氛,嚇的好多江湖中人紛紛逃離河南。
直到五月底,都絲毫不見國師的人員調動,觀望的吃瓜群眾有些迷茫,難道國師只是說說?
筆趣鴿e.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