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看得直皺眉,一邊拍影片,一邊和旁邊一個看熱鬧的大哥寒暄起來:“這誰放的貓糧啊?怎麼能這麼喂呢?”
大哥道:“我喂的啊,怎麼了?”
王彥頓時就愣住了,原來正主就在我身邊!
錯愕道:“這麼喂,這貓糧都被貉吃了,這貉要氾濫了。”
大哥道:“我不喂貓,就是喂貉啊。我覺得貉比貓可愛。”
反問道:“人家能喂流浪貓,我為啥不能喂貉呢?”
王彥解釋道:“不管投餵流浪貓還是投餵貉,都是不好的行為……
像這些幼貉,當它們能離開巢穴的時候,會跟著父母學習如何生存,尋找食物、躲避人類,斷乳後涉世不深的青年貉就會被逐出家門,減少家族的負擔,開始踏上陌生的道路,前往未知的區域獨立生活。
這個過程中,多數個體會因為飢餓、疾病、天敵、惡劣的天氣、交通事故死亡,只有少數掌握技能、身體健康強壯的優秀個體會存活下來,這才是正常的動物種群更替,優勝劣汰,使種群維持健康和強大。
我們在小區裡觀察到幼貉和成年貉的比例基本是在5:1,基本上每隻新生的小貉都活了下來,這個比例是很不正常的。
小貉只要吃貓糧,不用學習其它生存技能就能活下來,這樣讓它們完全喪失了獨立生存能力,在野外的環境中會無法生存。
而且野生動物需要遷徙尋找新的棲息地,在越冬、繁殖這些行為前確定領地,投餵點會讓它們喪失正常的移動模式,失去遷徙繁衍的能力,貉種群整體的生存力,也會出現嚴重的衰退。”
方野道:“本來貉是膽小羞怯的一種動物,確實很可愛,但是接受了投餵後,它們不再懼怕人類,甚至會增加它們的攻擊性和侵略性,峨眉山的猴子就是這樣的。
正常的貉哪像是這樣天天打架撕咬,數量增加還可能會出現傳染病的爆發,這是自然調控的機制。
貉是犬科動物,理論上可以攜帶狂犬病毒的,如果數量氾濫,發展出對人的攻擊性,說不定會把它們處理掉,人犯的錯需要它們來承擔。
投餵雖然出自善意,但是其實會害了它們。”
之前雖然有人勸阻他不要投餵,但是從來沒有把道理講這麼清楚。
大哥覺得自己是在獻愛心,對勸阻不已為然,反而有種逆反心理,不讓我餵我偏喂!
聽到這些後果,不像一開始一樣理直氣壯了,黑暗裡看不清臉上表情,不過似乎有點害臊的樣子,低聲嘟囔道:“好吧,以後我注意點。”
離開投餵點,方野感嘆:“今天真是開眼界了,有喂流浪貓流浪狗的,還有喜歡貉專門喂貉的!”
小區裡除了紅外相機,還佈置了一些籠子。
有貪圖食物的貉踏進去,被捉住綁上GPS定位儀,記錄它們活動的軌跡。
接下來一段時間,把貉氾濫的小區都調查走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