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著天,來到市民求助的小區!
看到幾名小區的居民正湊在一起聊天,方野走了過去。
上來就亮明身份:“您好,我是動物園的,想問一下關於貉的事情!”
一名大媽頓時激動起來:“誒呀,我們剛才就聊著呢!”
其他人聽說他們是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副見到救星的表情,嘰嘰喳喳抱怨起來,可見這段時間被貉困擾得不輕。
“就是喂流浪貓喂的!說了不讓喂還喂!”
“上次我還見到一群貉在他們放貓糧的地方打架呢,感覺有二三十多隻吧,打得那叫一個兇啊,撕咬聲此起彼伏。”
“你想想,大晚上的碰到貉,一堆冒白光的眼睛在黑暗中晃來晃去,多嚇人吶。”
“前天晚上我和兒子散步,在3棟那邊的一棵大樹下面,碰到兩隻貉打架,嚇死人了!”
“我買了個打狗棒準備防身呢,不過聽說這玩意是保護動物?打又不能打,你們動物園能給它們都捉走放野外去嗎?”
方野問道:“這放貓糧的地方在哪,能帶我們去看一下嗎?”
“沒問題!”
在熱情大媽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個貓糧投餵點。
“來,這個樹上放個紅外相機!”
王彥指揮著學生布置相機,進行除錯,方野和大媽嘮著嗑:“貉平時都住在哪呢?你們以前有沒有見過?”
大媽搖搖頭:“住在哪不清楚,以前也沒見過。”
不過以前就算見過,說不定也當成小黑狗了,一般市民對於野生動物不會太注意的。
按照居民的指引,在小區裡貉經常出沒的地方佈置紅外相機。
在牆根的一個洞口邊上,王彥有所發現,招呼了一下方野:“你看這個!”
拿個木棍扒拉著地上的一具殘骸,勉強能辨認出來是隻幼貓,殘骸只剩下頭和尾巴,身體中間已經被掏空了。
“是被貉吃的嗎?”
“有可能!”
方野好奇問道:“這個洞口是幹嘛的?”
王彥上次就是看到貉躲在這種洞口裡,專門去了解過。
解釋起來,原來臨海這邊靠著海,地下水位高,為了避免1樓出現滲水現象,有些樓房在1樓下面做了一個高1米的架空層,下面還可以穿行管道,架空層在樓房一側各有一個通氣口。
架空層對貉來說是天然的洞穴,可以在裡面遮風避雨,躲避危險。
有這種通氣口的小區無疑更受貉的歡迎,而且還有人定點投放貓糧,怪不得這個小區貉這麼多。
判斷這裡住著貉,一行人在灌木後面悄悄埋伏起來,準備觀察一下。
果然,等了大概10分鐘左右,一隻貉從通風口探出腦袋,警覺地張望,同時將鼻子抬起不斷嗅聞,辨別周圍的氣味。
似乎是感覺到了什麼不對勁,頓時又警覺地將身體縮了回去。
從洞口裡又探出來一個小貉的腦袋,小貉倒是膽子很大,大大方方地向外張望。
大貉還沒有確定環境安全,把小貉連忙推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