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之中,蒙古援軍約有三四千人。
有些悍勇的明軍將士,跟在後面緊追不捨。
雖然沒人說過捉住哈剌苦出,賞千金,封萬戶侯,但若是真擒住了他,獎賞一定少不了,這是常識。
而且被蒙軍夜襲,很多人都憋了一肚子火。於是約莫萬餘明軍追了出去。
哈剌苦出帶著蒙軍且戰且退,明軍緊追不捨,不斷地有蒙軍士卒倒下。
很快便追出了一里有餘,明軍還要再追,王越急令鳴金收兵。
明軍迫於軍令,退回了營中。
為首的幾位將軍,紛紛找到王越,表達自己的不滿。
王越只是笑笑,命眾人該回去巡邏的巡邏,該休息的休息。
眾人雖不滿,但也不敢不依不饒。
卻說哈剌苦出又跑去五六里,方才收攏隊伍。
哈剌苦出還等了一會,不住地嚮明營方向眺望。在確定明軍徹底停止追擊之後,方才命伏兵現身,眾人一起回營。
一邊走,哈剌苦出一邊咒罵:“這些漢人,心眼多的,都沒辦法說他們了。
我將襲營兵馬分成了三支,一支奇兵,一支援軍、一支伏兵,結果除了援軍,全沒派上用場。
真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當年也先只是簡簡單單設個埋伏,連詐敗誘敵都沒有,就三戰三捷,輕鬆殲滅明軍數十萬。
我又是夜襲,又是以援軍迷惑敵人,又是設伏兵以逸待勞。
結果不僅毫無收穫,還損失了一千多勇士。
這都是什麼世道,我要是早生二十年就好了。”
旁邊的親信們也開始跟著咒罵也先了,好好的正統皇帝,你非俘虜他做什麼。
就算一不小心,迫不得已地俘虜了他,收下贖金,趕緊給人家送回去不就得了。
非要作死,現在好了,搞出個景泰皇帝,處處給你吃癟。
這也就算了,問題是現在蒙明雙方搞成了大決戰,已經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肯定是大明的贏面更多些。
大明國力強,輸的起。
蒙元上至權貴,下至士卒,都很有自知之明。也知道真玩命,凶多吉少。
哈剌苦出帶著一大群人,灰頭喪氣地回了大營。
天氣能影響人的心情,人心也能影響天氣。
到了第二天一早,便開始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這雨下起來便不停,越愁越下,越下越愁。
王越與陶瑾則樂呵呵地在中軍大帳下棋聊天,明軍一座大營,糧草充沛、衣食無憂。
很快,明軍哨探發現了昨晚蒙古人在營外六七里外設伏的痕跡,連忙回報。
眾將聞聽,盡皆歎服,幸虧聽了王督軍之言,不然的話,對上敵人埋伏的騎兵,肯定要吃個大虧。
如此一來,眾將對王越的信任又增加了幾分。
接下來的十數日,雨水斷斷續續,明蒙兩軍對峙,都不再相互挑釁。
對於明軍手中的人質,蒙軍也不著急去救了。
果如哈剌苦出所料,王越、陶瑾還是選擇了給劫掠來的老幼婦孺足夠的飲食。
戰場殺敵是一回事,餓死老幼婦孺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