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內憂有外患,大家還算比較團結。在朱祁鎮、朱見深的正統地位沒被徹底廢除之前,朱祁鈺一系的親信們是沒有心情搞內鬥的。
沒內鬥的情況下,應對內外局勢都很吃力,這要是再搞搞內鬥,弄不好船沉了,大家一起淹死吧。
如今呢,整個青雲殿中,沒有一個人是忠於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這一脈的。
朝鮮、日本、安南、緬甸、暹羅、烏斯藏等地也全都打下來了,瓦剌和韃靼也被壓制得默默無聞、不敢犯邊。
此時不爭權奪利、瓜分勝利果實,更待何時。
朱祁鈺高居御座,將眾人細微神態盡收眼底,雖心知肚明,但也並不在意。
酒過三巡,講了一大段總結陳詞之後,君臣之間就隨意了一些。
朱祁鈺向平原王黎思誠問道:“平原王,征討朝鮮、日本,你都有隨軍參贊。如今戰事已定,這一路走來,你有何感想?”
黎思誠原是安南國王黎浚的弟弟,安南被滅之後,黎思誠被朱祁鈺派去跟隨大軍滅朝鮮、日本。
讓亡國貴族再去隨從明軍滅他人之國,怎麼說呢,有點指著和尚罵禿驢的意思了。至少黎思誠是這麼理解的,以為皇帝在敲打自己,以此震懾原來的安南王室。
這就擰巴了,朱祁鈺實際是想重用黎思誠,樹立一個皇帝善待亡國貴族的標杆。
不管怎樣,皇帝發問了,就不能不答。黎思誠起身離座,深深一躬,然後答道:“啟稟聖上,以微臣耳聞目睹,明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軍紀嚴整,真王師也。
朝鮮、日本兩國百姓,久受壓榨盤剝,如今併入大明,受朝廷直接管轄,真如久旱逢甘霖。百姓得沐聖上天恩,實乃天大幸事。”
朱祁鈺心中暗笑,這位平原王年僅十六,就已經把馬屁拍得如此純熟了。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微微一笑,朱祁鈺繼續問道:“打江山易,坐江山難,如何保境安民,使朝鮮、日本儘快融入大明,愛卿有何建議?”
聽到這個問題,黎思誠倒不講假大空的套話了:“啟稟聖上,微臣管中窺豹,得一淺見。”
“愛卿請講。”
“微臣以為,朝廷應該制定、頒佈一套通用法典。對刑律、訴訟、民事、婚姻等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統一規定。
大明本來的兩京一十三省,還有新近納入的朝鮮、日本、安南、緬甸、暹羅、占城等地全部依據同一套法典行事。
這樣,既可以讓百姓明是非,依法度,也可以讓九州萬方趨於大同。”
朱祁鈺點點頭,這不就是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嘛。只不過秦始皇同化的是傳統的中國,而如今要同化的,是方圓超過萬里的新大明帝國。
黎思誠的意思是這樣,但在表達上,他不敢提秦始皇。
在如今這個時代,勸皇帝學秦始皇,或者說皇帝像秦始皇,那都屬於對皇帝的人身攻擊,後果是很嚴重的。
但天下大同這個意思是對的,朱祁鈺點點頭,深表讚許:“我之前,已經命刑部主持制定《民法典》了。
但是這個比較複雜,到現在還沒有完成。
這樣吧,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共同主導,集中全力,明年一定要將其完成。平原王也去參與吧。
眾愛卿以為這部法典該如何命名?”
王文聞言答道:“微臣以為,就叫《大明法典》最為恰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