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又詢問另外兩人,有了尹直帶動,耿裕、張寧也不甘落後,都請求做近侍之臣。
於是兩人也得到了翰林院編修兼中書舍人的職事。
這也是景泰朝新生成的一條穩妥晉升路徑:在翰林院掛職,可以熬資歷。與此同時,在甘泉宮兼任中書舍人、協理軍政,從而成為天子近臣。
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再外放出去到地方從政。
朱祁鈺以為事情至此為止了,準備開始聊些山水風月,然後等著寵妃們把飯做好,就開始賜宴。
探花郎張寧卻站了出來:“微臣斗膽,想去軍前效力,以報皇恩。”
朱祁鈺愣了一下,這探花郎倒是挺會想,他先把翰林院兼中書舍人佔住,然後再去軍前露露臉。
只是新科進士,資歷肯定不夠參贊軍務啊,這怎麼安排呢?
解決不了問題,就把皮球踢出去,朱祁鈺轉頭看向何宜。何宜回道:“我們缺一個全權特使,在朝廷與朝鮮、日本之間溝通。”
朱祁鈺點點頭:“也是,蒙著頭打了這麼久,大家還從來沒有溝透過呢。行義你以後就帶著探花郎全權負責這些事情吧。”
其實這是個極為艱鉅的任務,但是張寧欣然領命。
張寧自負才高,也急於立功。在場的臣子裡,屬自己年紀大。已經成為大學士的何宜,竟然比自己還小一歲,真是氣死個人。
張寧覺得何宜是趕上了也先圍京師,最先從龍,才升得如此之快。
從龍之功,過村沒店,可遇而不可求,但軍功還是可以追求一下的。眼前朝廷征討朝鮮、日本,就是一個大機遇。
於是君臣同心,一起商量著怎麼收拾朝鮮。
與此同時,朝鮮內部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繼癸酉靖難之後,朝鮮再度爆發了二次政變。
安平大君於全羅道、錦城大君於慶尚道起兵,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
漢城之內,成三問、俞應孚、樸彭年、河緯地、柳誠源、李塏六位大臣密謀擁戴國王李弘暐奪回權利。
不幸事情敗露,首陽大君在漢城大開殺戒,成三問、柳誠源逃出漢城,前往慶尚道投奔錦城大君。
其餘參加密謀的大臣盡被誅殺,漢城之中血流成河。
首陽大君心態已經崩了,也不想再裝了:朝鮮最南端的慶尚道、全羅道有錦城大君、安平大君要靖難。
最北端咸鏡道李澄玉勾結女真,自立為帝。
西北的平安道,還有明軍步步緊逼。
漢城之內,還有不少忠臣等著幫國王奪回權利。
到處都是敵人,這是徹底不給人留活路了。
首陽大君破罐子破摔,沒了顧忌,在自己府中,對大明皇帝朱祁鈺破口大罵,什麼難聽罵什麼。
本來政變已經成功了,一切盡在掌控之中,只要慢慢把不服的人逐個擊破就好。
但是大明天子一出兵,所有人的反抗都提前集中爆發了。
感謝誅邪道人打賞 500點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