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的慘敗,證明了宣廟和三楊的棄地求和國策簡直錯到離譜。
三楊對瓦剌那麼好,不僅沒能用孔孟程朱的道德禮教感化瓦剌,反而養出了一頭張著血盆大口的怪物,最終差點把大明咬死。
大臣們也想站出來和皇帝辯論,但架不住三楊做的事情實在不佔理啊。
大臣想和皇帝當面掰手腕,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完全佔據了大義名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想跟皇帝玩個無理攪三分,那純粹是嫌死的不夠快。
於是大臣們詭異地安靜至極,就這樣怔怔地看著三楊族人挨個被斬首。
整整砍了一上午,就著血流成河的場面,朱祁鈺高聲詢問道:“寡人決意收復安南,有誰反對,請站出來。”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噤聲不語。
沒辦法,在收復安南的問題上,大義名分在皇帝手中。
皇帝的意思很明顯:誰反對,誰就不是漢人。你非說安南不是漢人的領土,那我就只能送你去北邊了,你當蒙古人去吧。
《漢書》裡明明白白寫著安南是大漢的領土,你抬槓沒有用。唯一的辦法就是去做蒙古人,或者去當女真人也可以。
見百官還算老實,朱祁鈺繼續問道:”寡人要打造水師,再下西洋,開放海關,減免商稅。
誰贊成?誰反對?“
此話一出,大臣們終於有反應了,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首先減免商稅是沒什麼人反對的,只要皇帝不嫌自己的錢不夠花,大臣們是沒什麼意見的。
在這個問題上,大臣們摸著良心講,還是不得不認可朱祁鈺的。
就比如每個皇帝登基之後,都會立即開始修建陵寢。恭讓皇帝光修陵寢就花了六百萬兩。
而朱祁鈺執意拒絕修建陵寢,光這一項,就相當於給朝廷省了六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皇帝都做到這份上了,你還硬說皇帝不是真心為了朝廷、為了大明著想,那就沒有意思了。
大家對皇帝不喜歡歸不喜歡,但做人也不能睜著眼說瞎話啊。
百官的關注點,都集中在開放海關和重啟西洋貿易上了。
但開放海關和重啟西洋貿易還不完全是一回事。西洋貿易可以完全由官方經營,而一旦開放海關,民間便也可以參與了。
這時候周忱率先出班啟奏:“敢問聖上,具體要開放哪些海關?這些海關如何收稅?商稅又如何減免?”
朱祁鈺回道:“先在山東、浙江、福建各開一關試試。先要進行試點,然後再逐漸全面放開。
前期,為了鼓勵商人參與西洋貿易,海關就暫時先不收稅了。
打造船隊、建設水師,由內帑出錢。船隊進行西洋貿易賺的錢,統一由戶部支配。
戶部得到這筆鉅額收入之後,在國內減免商稅,並進行徭役改革。以後由官府出錢僱工,不再強行攤派徭役。
不過這都是大工程,沒有寡人說的這樣簡單,還需要各位愛卿肯與寡人同心協力,共創中興盛世才行。”
說罷,朱祁鈺又補充道:“一旦海外貿易進入正軌,朝廷收入增加,寡人還會為眾愛卿大幅增加俸祿,並進一步增加減稅免役的特權。”
大臣們聞言,在下面討論的更加熱烈。
雖然開放海禁、再下西洋的小道訊息已經傳了很久,但第一次聽到皇帝在大朝會上,當著百官的面前正式宣佈,百官們還是有不小的反響。
朱祁鈺也不勸阻,就任由百官討論。
為何朱祁鈺會如此胸有成竹,首先,禮部不會反對,因為禮部官員在兵變中幾乎死沒了,職位都還壓著沒有補充呢。
其次,戶部不會反對。下西洋的成本由皇帝內帑撥付,賠了算皇帝倒黴,賺了錢全部歸戶部,世上竟然還有這種好事,戶部尚書沈翼恨不能舉雙手雙腳贊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