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朱祁鈺的改革路線圖,柿子先找最軟的捏。
大懶使小懶,何宜將皇帝的手詔遞給高瑤,讓高瑤一會喝完茶回去擬旨。
高瑤又問道:“行義兄,那外面都在傳陛下病重,這……”
何宜擺擺手:“庭堅,你是不是傻啊,你沒看到剛剛的香妃娘娘嘛,娘娘面色紅潤、眉目含情,那像是陛下病重的樣子嗎?”
“哦,也是也是,還是行義兄心思細膩,是小弟疏忽了。”
高瑤酷愛讀書,於男女之事並不上心,經何宜這麼直白地提醒,方才恍然大悟。
何宜站起身來笑道:“不要討論天子私事了,我們還是趕緊去幹活吧。回到鳳閣大家也不要亂說,就當陛下生病就是了。”
心中有了底的高瑤、王獻連連點頭。三人一起回到鳳閣,很快便將詔旨擬好,發往了內閣。
如今詔旨的擬定流程,既複雜又混亂。
內閣能擬旨,皇帝的近臣也能擬旨。
內閣擬的旨需要皇帝批覆,皇帝近臣擬的旨又需要轉給內閣。
這旨意還得經過司禮監來回傳遞。
但好在,只要確定是皇帝授意的詔命,還沒人敢封駁。很快,多道詔命就經過內閣、司禮監走完流程,正式釋出了出來。
本來言官們打了一個大勝仗,都察院的御史們正聚在一起慶祝,商量著晚上去酒樓喝上兩杯。
結果,皇帝的詔命一到,氣氛頓時變得十分尷尬。
所有人都用複雜地眼神看著楊善。
當年楊善賣友求榮,致使章樸、章宗簡兄弟無辜身死。
這件事是楊善一生難以抹去的汙點。
每次楊善跟皇帝作對,皇帝便下詔命楊善去代表皇帝祭奠章氏兄弟。這次還多了一項,要楊善親自登門去慰問章氏兄弟的後人。
這就叫殺人誅心。
朱祁鈺就是明著噁心楊善。楊善自己看得出來,文武百官也都看得出來。
但是看出來沒用,你說你不去,那就是公然抗旨。你公然抗旨,皇帝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把你推到菜市口砍掉腦袋。
而且任何人都沒辦法站出來說皇帝不對。
那就不得不去,但是去一次就丟一次人,然後在百官同僚面前就抬不起頭來,氣勢自動矮上大半截。
都察院的御史們雖然不好當著楊善的面出言奚落,但是卻都不約而同地移動腳步,暗暗遠離了楊善。
沒辦法,雖然大家本來是站在同一立場上的,但是你這德行有虧,而且虧得實在太明顯太嚴重了。
御史言官啊,最重要的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