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空間站建成已經有了一段時間。
甚至連駐守的航天員,都已經輪換了兩批。
按照發展規律推算,確實是該將一些專家送上去。
“但是這也說不通啊。”薛峰依然盯著藍色的游泳池。
“我們都不是航天相關的專家,就算是上專家,也應該是他們先上。”
“就算不是航天專家,也應該是物理、力學這些專業啊。”
“我們倆,都是搞建築的。”
“除非國家打算在太空開發房地產,不然怎麼都不應該讓我們上去。”
徐英豁達地笑了笑:“別想那麼多,既然有這個機會,那就努力把握住。”
“說不定,國家就是要在太空之中建房呢?”
“想那麼多,只是給自己徒生煩惱罷了。”
徐英為人開朗,幾乎不會鑽牛角尖。
這種想不到答案的問題,他就不會去想。
薛峰則是更加喜歡瞭解事情的根源,所以常常陷到這些問題之中。
“別想了,明天據說有失重體驗課程,千萬不能錯過了。”
徐英拍了拍好友的肩膀,轉身離開。
大家都是成年人,稍微勸一下就足夠了。
別的話,不用多說。
第一個月的體能訓練,大多數都是基礎內容。
沒有太多的門檻。
而從第二個月開始的專業訓練,就開始偏向於航天員日常的訓練內容。
最先開始的,就是超重和失重訓練。
超重訓練,需要用的一臺臂長十幾米的大型離心機,透過離心力來模擬失重環境。
失重訓練,就要麻煩一些。
主要是透過飛機的拋物線運動來實現。
在飛機上下飛行的時候,每次可以獲得5到20分鐘不等的失重體驗。
一架體型龐大的伊爾76停留在機場上。
在場不少人都認出,這種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的大型運輸機。
最大起飛重量為200噸。
產量超過900架,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大型軍用運輸機。
與之類似的C141大型軍用運輸機和CC17“環球霸王”運輸機,產量都不超過三百架。
“這是我們新引進的,還是之前引進的那一批?”
徐英上下打量著眼前的伊爾76運輸機,有些好奇問自己身邊的薛峰。
喜歡琢磨的薛峰,在軍事裝備方面也有著充足的瞭解。
薛峰仔細上下打量了一番運輸機,不過最後也沒看出來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看起來似乎是和我們十幾年前買的伊爾76M沒什麼差別,不過是不是改進型就不好說了。”
“據說這兩年又有計劃購買十二架新的伊爾76MF。”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
還沒等兩人將飛機型號研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