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上疊加解析度,對於傳輸速度的要求也是成倍的增加。
其實透過協調數顆低軌道通訊衛星,也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大家一直認為,目前這樣的解析度也能夠接受,就不要耗費人力,物力去幹這件事了。
兩位航天員,完成了自己在太空之中的最後一個任務,將返回艙的艙室門關上。
安安靜靜地坐在了返回艙的座椅之上。
這一次的座椅,相比較於第一次太空任務,對於緩衝機構做了極大的改進。
讓航天員在劇烈減速階段,不再承受那樣大的衝擊力。
到達了預定的返回時間之後,在獲得地面指揮中心的批准之後,兩人按照訓練之中的學到的操作,斷開了和飛船的連線。
返回艙上的姿態調整發動機,正式開始工作。
一次次地微調角度,讓返回艙能夠對準返回場地。
短短的時間之內,返回艙就以極高的速度衝入了大氣層之內。
返回艙外壁上的材料,在劇烈的摩擦之中帶走了大量的熱量,保護著艙內的人員安全。
材料昇華和汽化,在返回艙表面製造出一層厚厚的高溫等離子體。
以至於電磁波,都不能夠穿透這些等離子體。
返回艙開始經歷整個過程之中最為恐怖的黑障區域。
和地面斷開了連線。
這個階段,因為只能夠聽到艙內兩人的呼吸和心跳,對於航天員的心理要求是極大的。
即使是在地面上做了再多的訓練,也很難抵消這樣莫名的恐怖。
好在,兩人還能夠透過互相聊天來緩解內心的情緒。
返回艙的速度極快,甚至要高於不少的導彈。
黑障區域,僅僅是經歷了數分鐘的時間。
返回艙這時候已經到達了西北上空,距離預定的阿木古朗草原,不遠了。
地面的大型電掃雷達,已經開機工作,準備找尋返回艙的身影。
直升機大隊也開始發動引擎,鐵翼飛旋,開始跨入草原。
車隊更是早早的就出發,進入了草原之中。
六分鐘之後,返回艙主傘艙蓋開啟,碩大的降落傘,在天空之中瞬間綻放開來。
返回艙的速度也緊跟著為之一降。
坐在內裡的航天員,即使是有了緩衝座椅的緩衝,也能夠感受到較強的衝擊力。
不過好在兩人,身體素質過硬,而且太空任務時間不過七八天,不算是很長,還沒有對身體產生較大的影響。
四分鐘後,返回艙丟擲了放熱大底,距離地面更近一步。
五分鐘後,距離地面不過數十米高,伽馬高度儀檢測到之後,控制著蜂窩反衝發動機點火,返回艙的速度終於降到了最低。
兩人感受到屁股下顛簸了兩下,就再也沒有了動靜。
明白自己總算是回到了地面之上,一顆懸著的心也終於放鬆了下來。
十分鐘之後,率先找到他們的是天空之上的直升機大隊。
在搜尋人員的幫助之下,終於完成了艙門的開啟工作。
費俊龍率先從返回艙之內爬了出來,隨後在他的幫助之下,聶海勝也才返回艙內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