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發現的女孩,看著在天空之中好似“打水漂”一樣,做著不規則運用的不明物體,有些驚訝地喊道。
“確實不太像?”
“這是UFO嗎?”
男伴也是十分詫異。
這個時期有關於外星人和UFO的地攤文學盛行。
看到這樣違反常識的現象,很容易讓不明真相的人想到之前瞭解到的UFO。
沒有留給看到東風17彈頭的人,太多的思考時間。
在天空之中留下一道不規則的雲跡之後,帶著白色閃光的彈頭就消失在了天邊。
也就是這個時代,能夠進行拍攝的個人裝置還沒有那麼發達,否則肯定會有一大堆人將這一幕拍下來發到網上。
宣稱自己見識到了真正的UFO。
“你估計,導彈的精度,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在發射場之中,老首長對著張星揚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保守估計,二十米之內。”
張星揚思考了幾秒鐘,給出了一個在旁人看來可能是在吹牛的資料。
不過老首長很清楚,這個資料很大可能是真實的。
並且這還是有所保留的資料,也就是說真實誤差,可能在十米左右。
要知道這個資料有多驚人,這就相當於在七百米的距離之上,用槍擊中一隻蚊子的蚊子腿,而不是打中蚊子的軀幹。
當然,和子彈在發射之後不再能夠控制方向不同,導彈在末端機動的時候,雖然為了規避對面的防空反導系統,會做出很多的不規則機動。
但是還是能夠在不斷地機動過程之中,一點點地修正自己和目標之間的方位,以達到準確命中目標的目的。
“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這樣的精度,實在是讓老首長感到吃驚。
要知道之前的遠端彈道導彈,基本上能夠達到百米級別的精度,已經算是精度很高了。
當然這也和他們在整個彈道導彈體系之中的定位有關,之前的這類導彈基本上都是要搭載核彈頭的。
而在核彈頭面前,百米級別的誤差,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不存在誤差。
畢竟即使是當量只有幾千噸的小型核彈頭,都能夠製造出一個百米直徑的火球。
所以,對於那些搭載核彈頭的遠端彈道導彈來說,精度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它們更加看重的是射程。
但是東風17的戰略定位,和自己的那些前輩不一樣,不是用來投送核彈頭的導彈。
它的作用是常規戰爭之中,給予對方的高價值軍事目標,例如防空陣地、雷達系統、指揮中心、機場、港口等等,致命一擊。
因為常規戰爭之中,不能夠使用核武器進行攻擊,所以搭載常規彈頭的彈道導彈精度要求就更高了。
否則,很難直接完成對於敵人重點目標的攻擊。
“過去的遠端彈道導彈,主要採用星光制導。”
張星揚對著老首長解釋導彈的制導方式。
“因為要考慮到可能會存在核彈爆炸之後,產生的核電磁脈衝將會嚴重損毀包括衛星之內的眾多電子裝置。”
“所以基本上,只能夠透過天空之中的數箇中子星或者脈衝星作為基準,進行制導。”
“不過這種制導方式的精度不太好,主要還是作為核大戰的最後手段使用。”
“而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常規戰爭之中,基本上不會遇到這樣核彈在太空之中爆炸,嚴重干擾電磁環境的情況。”
“所以考慮到這樣的現實情況,我們在東風17上採用的是衛星制導結合慣性制導的複合制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