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方正再次看到城門的時候忽然有種闊別已久的感覺。回想起這一趟嚴州之行,為了救出蘇二娃直接導致了真個嚴州官場的動盪。雖然這一切都是拜楊大清所賜,可歸根結底跟他們是脫不了關係的。
杭州城守門的兵丁比以前多了不少,而且盤問也更加嚴密一些,頗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看來對倭人的恐懼已經深入到了每個人的心底,讓他們不得不重視起來,
經過層層盤查,方正這才進入城內,看著比以往少了很多的行人,心裡沒來由一陣淒涼。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是每個人都有的,可自私的心理卻是一把無形的殺人刀,人們抱著事不關己態度冷漠地看待一切事物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無形地將他人推向死亡的邊緣。
因為倭人即將到來,整個杭州府衙都如同一張緊繃的弓,絲毫不趕放鬆。不僅城門的防衛嚴密許多,就連城內的巡查力度也較以往大了很多。
一隊兵士從街道上走過,這些都是城防軍,按制當披甲冑。不過此刻卻是巡城,便也沒必要穿上厚重的鎧甲,只是穿著常見的兵丁服侍從側身讓路的方正等人面前走過。
待得兵士走遠了,吳仕傑皺眉道:“上次回來還沒這麼嚴苛,難不成已經得到確切訊息倭人就要攻來了?”
方正也是滿臉沉重之色搖頭道:“我也不清楚,不過防範於未然總是好的嘛。”
再次進入方家祖宅後,方正這才有種落葉歸根的感覺,心底裡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升起,讓人格外溫暖。
或許,這就是家的感覺吧。
在他剛進城的時候,卻沒發現在城頭上有一雙眼睛正死死地盯著他。那雙眼睛從剛開始的驚訝,到後來的陰沉,直至方正等人消失後,其間神色一變再變,直到最後停留在了狠毒。
這人正是何志秋。
因為衙門人手緊張,所以把每位官員都按時辰分配去城頭巡查,以防倭人趁機偷襲杭州。
何志秋在方正剛進城的時候就發現了他,當時只是感覺有些奇怪。為什麼這個人看起來這麼眼熟?等到他們走近一些這才驚覺此人正是前些日子在小巷中撞破他與倭人密謀之人。
當時何志秋的臉色就變得難看至極。從那次以後他一直在尋找這個不知名的少年書生,可這人就像是從世間消失了似的一直尋覓不著。找尋無果之下也只能自我安慰此人並非杭州本地人,而是外鄉來此做生意的,說不定早就離開了。
何志秋的自我安慰大法很是有效。從此之後便也不再想這件事了,整天就琢磨著怎麼才能說服劉大海與倭人合作。
剛巧前幾日紹興被襲的訊息送來,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何志秋很適時地向劉大海進言說可以和倭人談談,說不定可以用付出一些金銀或是送上幾名美貌女子的代價來換取倭人不攻打杭州。
不得不說這個主意很欠抽。
你身為大秦國人,站在大秦國的土地上卻振振有詞的向著倭人說話。當時就有幾個脾氣暴的官員欲要上前暴揍這個不知廉恥的何志秋一頓,讓這個只知道賣國求榮的傢伙知道知道何為大秦人的骨氣。
好在劉大海及時制止了這些人,不然何志秋就算不會落得個橫屍當場的結局也好不到哪去。
劉大海很明確地告訴他,需要損失己方利益作為代價的談判在大秦國從來沒有過,而且今後也不會有!希望何志秋大人能端正自己的態度,弄清楚己身的立場再說這些話。
柳如海一直冷眼旁觀。
何志秋通倭一事除了他意外包括劉大海都不知曉,所以對於何志秋說出這話他一點都不意外,反而在心底有些竊喜。
如果換做他直接跟人說何志秋通敵賣國,估計都不會相信。現在好了,何志秋自己跳出來出了這個一個餿主意,不僅讓所有官員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以外,還給劉大海敲響了一記警鐘。
何志秋被拒絕後只能蔫頭巴腦地退了回去,不出柳如海所料,原本跟他關係密切的幾名官員見到他的到來,不僅沒有像以前一樣笑臉相迎,反而如同見到洪水猛獸一般離得遠遠的,生怕與他拉上關係讓別人誤會是一夥的。
出師不利。
何志秋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不過在心裡也升起了警惕,現如今已經算稍稍暴露了一些意圖。那麼接下來就將要面對的是所有人的懷疑和猜忌。這樣一來對他在杭州城的處境將會是非常不利。
思來想去,何志秋最終決定此地不宜久留,還是要早日出城去與倭人巴巴匯合的好。待在這裡很是危險,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人發現他真正的企圖,到那時想走都走不掉了。
世間萬事往往不如意,說的便是何志秋如今的現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