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請假回家,是因為家裡長輩一再要求我回去,不是回去相親,是讓我回去參加葬禮。”
“節哀,”我以為她什麼親朋過世了,便說了句。
小護士擺手說,“不,不是啊文哥,家裡讓我回去是參加死人的葬禮......”
“死人的葬禮?什麼意思?”我沒聽明白。
“該不會.....”想到小護士剛才的自報家門,她說自己是池州一帶的,還特意說了是死人的葬禮。
“家裡人不會是讓你回去參加二次葬吧?”我疑惑的問了一句。
小護士點點頭。
“什麼意思文材?我怎麼沒聽懂你們說的話,”秦云云放下了咖啡,一臉疑惑。
我看了眼小護士,深吸了一口氣,就對秦云云解釋。
所謂二次葬,顧名思義,就是二次下葬,這風俗流行在安徽和沿海地區,直到今天都還存在著。
在古代時,我們的喪葬文化十分發達,有些地區的喪葬習俗結合了當地的宗教信仰。
天葬,水葬,樹葬,河葬,塔葬,懸棺藏,冰葬,二次葬,這些是現在還存在,並且仍在延續的喪葬習俗。
由於地域性問題,這裡有些葬法我見過,也有些沒見過。
比如說雲南彝族的樹葬,樹上掛著的屍體腐爛後骨頭會往下掉,這時樹下會擺十六個大木桶,那些白骨不能落地,只能掉到大木桶裡,木桶裡會放一種當地的昆蟲,我不知道這種昆蟲叫什麼,反正這十六個大木桶當地人叫鬼蟲桶。
雲南地區在電影電視中,常常有妖樹和蟲谷的描述,我猜可能和這種樹葬習俗有關係。
塔葬和懸棺葬現在也還有,不過數量不多,塔葬主要是葬的和尚高僧,懸棺葬則流行在巫山一帶,以前有這麼一種說法,說巫山地帶家族群式的懸棺葬,山上住著一個看棺人,看棺人都是那種患著侏儒病的殘疾人,看棺人身高看著和七八歲小孩差不多高,但實際年齡應該不少於六七十了。
二次葬,也是十分特殊的一種。
這種喪葬習俗的演變過程複雜,歷史極其久遠,二次葬又分著單人平躺二次葬和多人屈肢二次葬,小護士家舉行的應該是多人屈肢二次葬。
二次葬這天,家族裡所有在外奔波的人都得趕回來,這是為了表達對先輩們的尊重。
先用雙層黑色篷布搭個棚子,將整個墳墓擋起來,然後家族長輩們聚在一起,在請來村裡德高望重的撿骨師,刨開墳開啟棺材,按照頭骨,肋骨,大腿骨的順序撿出來骨頭,撿骨的過程中手要拿穩,不能掉地下,最後在將骨頭撿到一種特製的陶甕中,這種甕叫金甕,這就算完成了二次葬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洗骨,這步驟叫淨骨除穢,這步需要讓家裡小輩們來做。
白灰,桑葉,小米湯,馬鬢毛刷,要將每一根骨頭洗的乾乾淨淨,刷的白亮如玉。
小護士被家裡長輩叫回池州,主要是為了讓他乾洗骨,起初小護士不願意,她認為這些都是封建迷信,而且那是家族式的軀肢葬,要等全部挖出來最少需要一個多月。
小護士醫院這邊工作忙,護士長一直在催他儘快回來,況且要是等那些白骨全都挖出來,數量一定很多,所以她當時忍著噁心隨便刷了兩下,就將骨頭丟到金甕裡了。
也沒跟家裡人說,小護士偷偷上了高鐵,在車上的時候她才跟家裡打了個電話,說醫院有事她必須得趕回去,後續的活她也不幹了。
秦云云這時就問我。
“文材,這應該沒事吧?那些人都死了多少年了,都成白骨了.....”
我搖搖頭,看著小護士問:“後來呢,後來怎麼了?”
小護士臉色有些不好看,她雙手抓著咖啡杯說,“我前幾天值夜班,晚上一點多的時候拿著臉盆去水房打水,水龍頭一直開著,結果水一直接不滿......五分鐘這樣,十分鐘也是這樣,臉盆裡的水一直是半盆....”
“然後,我聽到背後有人跟我說話。”
“哦?說啥?不是同事嫌你打水時間太長了吧?”
小護士搖搖頭,咬著下嘴唇道:“我身後說話人的聲音聽著很老,那人說,那人說.....”
“孩子,水多打點,我還沒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