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祂們這種修得阿羅漢果位的佛徒來說,就算是靈山尊者,只要修行不高於祂們太多,也別想要真正對祂們頤指氣使,畢竟兩者雖然同出佛門,但很有可能連教派都不同。
有點像中央御使和地方大佬之間的關係,可以合作,但沒有佛陀這種人物直接壓下,那麼利益該怎麼算,還是怎麼算。
而‘不在此時’的意味就很大了,對方可能在‘過去’,也可能在‘未來’,說明對方就算還沒有取得佛陀果位,也是頂尖菩薩級別的人物,就是不知道這種人物來此方世界的原因為何?
祂們對於這種被截留出來的支線世界,應該隨手擺弄,建立一處地上佛國,不過是隨手之事。
就像典籍中說得一樣,當初藥師佛去靈山聽講,但是來遲了一刻,周圍的菩薩問詢原因。
藥師佛淡然地笑道,“我途經一大千世界的時候,見那處天地塌陷,不忍眾生受苦,於是取了身上一截肋骨給他們作為天柱,因此來遲了一刻,非是有意怠慢佛陀之法。”
對方降臨此處,卻不顯山漏水,難道是擔心創造此世的莊子?
智禪的念頭不斷幻滅,天后繼續說道,“也許是擔心道門來人。”
這佛道糾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不是稀罕事了,在他們輻射的世界中,經常兩者相互爭鬥,又相互依存。
本質上的原因是他們中的頂級大佬經常跑到對方陣營中開個小號,換一身馬甲,希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就讓底下的人很難辦了啊,大佬裝糊塗,他們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還經常自己內部走漏訊息給對方。
不過這麼多年來佛道爭鬥中,雙方也形成了某種默契。
第一,不阻止對方在自己的世界中傳道。
第二,發現新的世界,有外敵之時,可以首先互相聯合,打贏外敵,再來瓜分利益。
第三,對等原則,大家頭頂上都是大佬無數,沒必要呼朋喚友,一般你出一個羅漢,我出一個人仙,沒有意外情況,不會將戰局輕易擴大化。
這就說得通了,智禪想到,那麼張角口中的‘道友’很有可能就是域外道門來人,怪不得庵主實際上早就不需要《逍遙遊》,但還是同意和張角聯合,目的就是為了看那位域外道門之人。
“這樣看,那位仙人棋差一籌啊。”智禪聲音略微有些起伏。
雖然她還沒有見過自己這邊的尊者,甚至原本不想要聽從尊者的指揮,但是自己這邊的大佬隱藏得更深,對方卻無奈現身,到了祂們這種地步,很明顯自己這邊贏了一線,雖然還無法定出最後勝負,但值得妙相驕傲的了。
別說仙佛都六根清淨,無慾無求,只不過是沒有遇到祂們想要爭奪的東西罷了。
天后微微搖頭,智禪雖然得了自己當初留下的舍利,跨過了這一步,倒底是時日尚淺,修行不夠圓滿,“我更好奇祂們二人跨界而來的目的。”
智禪收斂起心中的小得意之情,神色變得認真起來,作為這方世界最頂級的大佬,雖然祂知道的不如張角多,但是也不少。
“秦。”智禪同樣也只是說出了一個字,即使以祂的修行,說出對方全稱,甚至代稱的話,也很容易被洞察所有。
天后默然不語,顯然是認同了智禪的話,祂之所以敢拋棄自身的羅漢果位,爭奪這天下之主,不就是料定秦始皇迴歸在即,祂在此世被莊子封印的東西很有可能現世,如果能夠僥倖得到這件物品,或許她就有機會學習彌勒佛,凝練女帝佛陀身,從此成為一世佛主,根基和羅漢之身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祂為何知道秦始皇迴歸,還敢算計秦始皇遺留,當然是因為祂背後有著佛門。
秦始皇甚至強大無比,但是當初爭奪天帝之位,太一天帝消失,東華帝君轉世,這位千古一帝就算是實力再強,但本身還不是黃金,絕對比上面兩位遭受的困難更大。
而且祂迴歸可比張角難多了,諸子百家那麼多大人物盯著,秦始皇的必然會廣佈疑局,但是這些‘疑局’有不可能完全是假的,這騙不過大傢伙的火眼金睛。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祂將力量分成數份,散播到各個地方,這個莊子開闢的世界就是其中一處。
天后想要試一試,看自己能不能夠在秦始皇目光沒有注意到這裡之前,奪得這一份機緣,只要她成功了,自然有佛門大佬會來保她,不用擔心秦始皇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