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太祖陛下,臣定不辱太祖之恩!”
“任命王祥為前軍都督,封驃騎大將軍!”
“謝太祖隆恩!”
“任命楊展為後軍都督,封威遠大將軍!”
“謝太祖隆恩!”
牛仁一口氣封完五軍都督之後,這才鬆了口氣。
這五位大將都是牛仁從歷史中瞭解到南明最有能力的將領,由他們統領五軍,牛仁也可以放下心來。
現在,在軍事方面的主要人事任選方面,牛仁算是已經全部安排妥當了。
由左良玉為兵部尚書兼輔國大將軍為首,結合五位最有能力的五軍都督,整個南明軍事指揮系統頓時煥然一新!
而國內後方有史可法這個內閣首輔總理一切,也讓牛仁沒有後顧之憂了。
接著,牛仁又下了一道聖旨,任命禮部尚書曹勳出使成都,面見大西王張獻忠,與他結為戰略聯盟,共同發兵抵禦清軍。
對於牛仁這個太祖皇帝的命令,眾文武百官都感到意外!
因為此時,清軍尚在關外,還沒有攻入山海關,而李自成的大順軍幾乎攻佔大明北方所有州城,所以李自成的大順國才是明軍最大的敵人,要聯合張獻忠也應該是對付李自成才是。
可現在,這位太祖皇帝卻隻字不提奪了大明江山,如日中天的李自成,卻對尚在北方關外的建州蠻夷如臨大敵,這如何不令眾文武大臣感到意外。
不過,這些文武大臣雖然以牛仁的這個安排感到意外,卻沒有人有半點反對意見。
他們不僅是不敢,而且還是相信加崇拜!
太祖皇帝是誰?那可是當初從一個要飯和尚赤手空拳打下江山的超級牛人!縱觀太祖這一生,在重大戰略上沒有犯過一次錯誤,他老人家說出來的話還能有錯嗎?
本來,牛仁想過派人去聯絡吳三桂,讓他守好山海關不讓清軍進入。
可牛仁轉念一想,縱然吳三桂守住了山海關,多爾袞也一定會繞道從山西甘肅一帶攻入中原,只不過所需時間稍長一些而已。
再者,現在李自成佔據了北方,就算吳三桂阻擋住了清軍從關外進入,也擋不住李自成的大順軍從內部進攻山海關。
因此,吳三桂此時已經是孤軍被夾在中間,不是降清就是降順,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了。
所以,牛仁就順其自然,讓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算了,正好也借清軍好好收拾一下李自成。
等清軍收拾了李自成的大順,牛仁再去收拾清軍,這樣才有成就感!
對於現在的形勢,牛仁自然是看得非常清楚,主要有四大政權。
北面是大清和大順,南面是大明和大西。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很快就會清軍擊垮,因此北面的大順已經不用考慮了。
而西南四川的大西政權,只要等清軍一滅大順,張獻忠必定會感到唇亡齒寒,此時必然會接受大明提出的聯盟抗清。
只要與張獻忠結成聯盟,那麼大明便無後顧之憂,可以集中兵力北上討伐清軍。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牛仁主要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史可法去徵收軍晌軍糧,因為牛仁清楚,李自成在一個月之內便會被清軍擊潰,再過幾個月,清軍便會大舉南下,渡過淮河,攻佔揚州,做出令人髮指的揚州十日大屠殺的滔天罪行。
所以,牛仁必須利用這幾個月的時間,準備充足的糧草軍晌,秣兵歷馬準略對抗南下清軍。
只不過,牛仁命史可法這個掌管帝國後勤總管去徵收的並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那些貪官汙吏,土豪劣紳!
對於這些人,牛仁絕對不會有半點心慈手軟,但凡有誰敢抗旨不交者,殺無赦!
其實這一招,當年魏忠賢也是這麼幹的,也正因為如此,那些土豪士大夫們都對魏忠賢恨之入骨,而民間老百姓卻對魏忠賢十分的愛戴,為他修建無數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