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散夥了。
“這個倒挺好。”張如龍說,“每天被批的人都是老面孔,那說明這裡沒有絞盡腦汁搞意識形體鬥爭。”
這裡做事的人比較積極,因為不做事就沒工分,沒工分就沒飯吃!
而會搞點小藝術的基本個個帶著一些小樂器,做事做累了,就一個個的吹鑼打鼓唱歌玩。
這算一個娛樂專案,基本是一些紅歌,偶爾會出現一些戲劇類的節目。
張如龍和小鳥發現譚建國是一個多面手,他又認識字,又喜歡學東西,看見吹嗩吶的呢就學嗩吶,看見拉二胡的就拉二胡,還經常跟著上面下來的建設隊去玩一些新鮮玩意,例如電路啊,建設啊,木工啊都懂一點點。
當然那個時候農村還沒有電力,但那些建設隊的人都會電力工程,譚建國雖然沒見過電燈,但也樂於學習——學到手總不會吃虧啊,而且挺簡單,短路必找拐角、跳閘先看保險絲什麼的,很簡單。
除了這些玩意。
晚上大家批完了地主呢,又沒事幹,就三無成群的在一起玩藝術,譚建國一般都在。
到了1972年現在這個時候,譚建國在吹拉彈唱圈子裡面,已經是能夠獨當一面了,還創作了一個小工具,就是一個人又能拉二胡又能吹嗩吶又能打缽!
這是他的絕活!
吃完飯以後,譚建國又會把借來的書仔細閱讀,什麼都看,甚至還有一本抄四舊的時候他私藏的氣功書。
氣功書那個時候是禁書,所以不能拿來示人的。
反正整個生產大隊並沒有什麼不和諧的因素,大家都悄悄的維持著現狀,沒人搞鬥爭,沒人舉報。
不過還是有一個不穩定因素的。
就是散會後總是一個人來找周開路談事。
這個人叫陸建平!
陸建平是個什麼人,下文自會提起。
——
就說不曰無這三人看悠閒電影看了好幾天的時候。
這一天,譚建國的哥哥譚愛國就拉著譚建國說有好事,就拉過去了。
譚愛國是什麼人?怕讀者忘了,就再說一遍,他是譚建國五兄弟的老大,但是是一個混混,沒有家室,也不敢在父親爺爺面前露臉。所以譚家的老人們,是譚建國一己之力在撫養。
其他兄弟都跑得遠。
再說回來,譚愛國找譚建國去做一件好事。
什麼好事呢?
原來是大隊裡面有一個監察委員會,而陸建平就是監察委員會的唯一一個人,既是主任也是幹事。
譚建國見到是陸建平以後呢,臉刷的就垮下來了,他陸建平是個什麼貨色嘛,跟這種人,能有什麼好事?
陸建平是個什麼人?陸建平除了是監察委員,還是是鄉小學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