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釋放三百九十四名死囚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長安城輿論迅速炸開了鍋。
可百姓不敢罵李世民是傻逼,只能委婉的說,李世民有上天好生之德,感念天下父母失子之痛,特意讓這些死囚回家侍奉父母一年,這是體現孝道治國的精髓!
權貴雖不敢明目張膽的罵,可在背地裡卻對李世民這種做法破口大罵。特別是知道楊義也在釋放的名單時,那些人更加不可接受,紛紛到百姓中製造輿論,詆譭李世民的形象,說他是千古昏君,不辨忠良,毫無綱常人倫,將律法當做垃圾狗屎。
反正就是有多難聽的話,就往多難聽去罵。
而朝中的大臣一個個咬牙切齒,他們雖然對李世民不滿,但他們可是人精,還不會去附和這些謠言,更不會主動去調查。這是有關部門的事,讓他們這些大佬出去調查,還要那些有關部門幹什麼?
雖然不敢罵粗口,但心裡還是這樣想的:這哪是一個正常人所幹的事情,這分明就是腦子進水了,腦子被驢踢了。
這次各門閥則安靜多了,並沒有出來搞事情,安心看著李世民的笑話。可知道他們品性的人則不那麼認為,他們這是在憋大招呢,可能在什麼時候就弄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件來。
受重傷昏迷的楊義在第三天早上才悠悠醒來,當他得知李世民的善舉時,也是震驚不已。他雖然是後世穿越而來,但並不知道李世民釋放囚犯這件事,若是他知道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
他為了自身的安危,趕忙叫來楊雲商量事情。
“楊雲,陛下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我,我們不能讓陛下替我們揹負太大的壓力,現在是我們為君分憂的時候了。”
“侯爺,咱們應該如何替君分憂?”
“不要叫我為侯爺了,我已經沒有爵位了!”
“是,主人!咱們該如何為君分優?”
“咱們不是有嗎?咱們寫幾篇文章好好宣傳一下陛下的善舉,同時也給那些門閥權貴上上眼藥,順便找點事給他們做。”
楊雲聽到這話神情不由一震,忙取來紙筆端坐在一旁認真的等著楊義說話,他來代筆寫。
“題目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楊雲聽到這話默唸了兩聲,目光不由大亮:“主人大才,這話當真是至理名言啊!”
楊義心裡冒汗,慈禧老佛爺這句話當然是至理名言了,要不然也不會在後世傳頌一百多年。
楊義慢慢的述說,楊雲奮筆疾書將楊義所說的話全部記錄下來,他記得很認真,儘量不漏過楊義所說的每一個字。當楊義說完時,楊雲已經寫了一大堆紙了。
楊雲看著手中的一摞紙激動不已,連忙拜別楊義匆匆前往永平坊。他這是要將這些話整理一下,然後印在上。
由於楊義坐牢期間瘋狂的印書,人手遠遠不夠,楊雲便逐漸將人手增加到五百人。如今的雜誌社一天的印製量可以達到兩萬冊,但仍然供不應求,拿出去沒多久便銷售一空。
而他們的印書之快,質量之好,銷售之火爆也引起了別人的注意。更有人開始模仿,可他們沒有活字印刷、沒有油墨、沒有流水線作業,一個作坊撐死一天也不過百來冊,都虧到姥姥家了。
第二天的東西兩市,幾乎是同時發售最新一期的。拿到書的人立馬聚在一起宣讀起來:
“今天的題目:可憐天下父母心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母不嫌子瘦,子不嫌母醜,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願意為兒女無私奉獻一切的是父母親,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父母有一口吃的,都會毫不猶豫的給兒女們,有一寸好的布料,都首先想著兒女身上的衣服要穿好。而父母寧願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他們含著血淚也要讓兒女少受苦難,這是多麼高大上的奉獻精神……”
“咱大唐的天可汗皇帝陛下體會到父母的之苦,既為人父也為人子,深知百姓的不易。為避免天下的父母喪子之痛,特將萬年縣死囚牢中的三百九十四名死囚,特赦回家侍奉父母一年,來年再死……”
“原來,陛下是這麼仁孝的君王,是我們誤會他的苦心了。”
“是呀是呀,據說貞觀四年一年只有二十多死囚,去年也不過三十人,怎的今年又飆升至三百九十四人。”
“這麼多人犯了死罪,比其他年份突顯異常,所以陛下這是在試探這些死囚的孝心和信用。如果他們不回來,大不了再多派些人手將他們格殺了事,而陛下的仁孝之心,天下少有啊!”
“如此君王,實乃千古一帝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