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玻璃製法只有自己和蘇衡玉知曉,那他們想要怎麼利用玻璃為大魏謀福祉,就是他們自己的事兒了,旁人沒資格過問。
於是,有了水泥和玻璃這兩樣新奇之物的吸引,大批大批的商隊開始向著邊關而去。
經過整整一年的時間,蘇衡玉帶著南宜城的百姓一邊做生意,一邊將這裡改造得更加美好。
除了遍地鋪開的有南宜城特色的各種攤位,以及城中央的那尊玻璃塑像,還有被蘇衡玉的人專門教導過的外商客棧。
如今的南宜城不僅有著整個大魏最稀奇的貨物,還有整個大魏對商人最優質的待遇。
因此不少的商隊都願意來南宜城做生意,這邊的貨品稀奇又便宜,本地的知縣雖然不會給他們這些商人開啟方便之門,但也不會刻意刁難。
往常他們去其他城鎮做生意,為了打通當地的地頭蛇,多少也要給那些官員們一些賄賂。
然而南宜城不同,這邊的百姓們大多都淳樸,再加上有蘇衡玉製定的各項規矩,做起生意來不會弄虛作假,但也不怕被人坑騙。
但凡正經做生意的人,都很願意和南宜城百姓交流。
如此一來,蘇衡玉也認識了不少商隊的負責人。
這回紫雲遞上來的名單裡,蘇衡玉就瞧見了不少熟悉的名字。
她指著其中一家商行問道:“他們家今年前來做買賣的人裡,怎麼換了一個?”
紫雲早就瞭解過此事,第一時間就回答道:“這家的主事人年紀大了,這回安排了他家的小少爺前來壓陣。不過商隊的負責人還是李丘。”
“行,將這事兒交給阿苗負責,今年要分給各個商行多少份額,都由她來安排。她跟著幾個先生學習也有很長一段日子了,有些擔子早該承擔起來了。”
紫雲點頭應下,旁的什麼都沒說。
她很快帶著名單出了門,坐上經由蘇衡玉改良,裝上了彈簧的防震馬車,很快朝著修好不過一年的縣衙而去。
如今的縣衙可以稱得上是整個南宜城裡最獨特的建築了,與古樸大氣的南宜城大街不同,帶著一種獨特的莊嚴肅穆的縣衙,在一片低矮的房屋裡冒出了頭,顯得高大無比。
縣衙裡的年輕男女們面容嚴肅,不斷地在各個貼著不同門牌的房間之中穿梭。
他們身上帶著明顯的緊迫感,似乎一分一秒都不想浪費。
紫雲徑直朝著貼有“商業部”門牌的房間走去,一路上不斷聽到旁人叫著“紫雲部長”,她衝著這些人微微一笑,很快就走入了“商業部”。
屋內擺著大大的書桌,上面全是各種檔案。
埋首在書冊裡的姑娘聽見敲門開門的聲音,忽地抬起頭來,露出一張疲憊的臉,正是蘇衡玉前不久才提起的阿苗。
還是已經熬了幾個大夜,正忙碌得分身乏術的阿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