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宜城的百姓並不多,至少相比起其他縣城來說,是不多的。
再加上多年來青壯勞力都外出去謀活路去了,所以修縣衙和修路若是同時期開工,難免有些人手不足。
更何況水泥廠和青磚廠也正缺人手,一時間整個縣城裡沒活兒乾的男男女女幾乎都動了起來,縣城中不斷傳來熱鬧的幹活聲。
縣城轄下的十幾個村子也都招來了不少人,原本許多莊稼漢聽到訊息時都晚了,還覺得自己定然掙不上這份兒錢了。
卻沒想到,不過幾日的工夫,縣城裡的活兒多的幹不完,他們激動地回到了村子裡,將村中所有能出來幹活兒的勞動力都帶來了。
但即便有這些人作為補充,蘇衡玉也依舊覺得手底下的人有些不夠用。
她思來想去,連夜將邊城這邊的地圖取了出來,她的視線在和南宜城十分相鄰的幾個縣城之間徘徊。
南宜城這邊的情況不好,作為同樣位於邊關的其餘幾個縣城,也沒比這裡好到哪裡去。
只不過是因為其他幾個地方出了礦產,所以哪怕邊關並不算太平,這幾個縣城也依舊吸引來了不少商隊,把這幾個縣城稍微盤活了一些。
至於南宜城這邊,既沒有什麼可以讓朝廷惦記的資源,每年收上來的稅賦也少得嚇人。
再加上此地還有謝家軍那邊管著,朝廷就更加放心了,竟然任由這裡的知縣之位空置了這麼多年。
若非先前魏帝被王家逼迫著給蘇衡玉一個封號,他也不會從犄角旮旯裡將南宜城給翻出來,還賜給了蘇衡玉做封地。
思量好了這些,蘇衡玉很快就讓人叫訊息也傳到了周遭的縣城裡。
那幾個縣城的人口比南宜城多了不少,他們本地的農田也並不肥沃。莊稼人忙碌一年,得到的收成也是不夠看的。
如今有個可以賺銀子的大好機會擺在面前,沒有人願意讓銀子白白溜走。
招工的訊息傳出去沒多久,南宜城這邊的外來人就逐漸多了起來。
這幹活兒的人一多,蘇衡玉這邊管飯的量就不夠了。
這些漢子個個身強力壯的,正是胃口最好的年紀。從前家裡窮,整日吃不飽也就罷了。如今過來給人幹活兒,蘇衡玉都說了會包一頓飯,他們自然是敞開了肚皮吃,生怕吃不夠本兒。
如此一來,蘇衡玉提前準備的那些糧食自然就不夠用了。
雖然她手頭上銀錢很多,去買糧也能繼續供應下去。
但南宜城這邊不適合種地,所以糧食儲備並不多。這裡的糧商想要和自家人聯絡,運送新一批的糧食過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在間隔的這段時間裡,幹活兒的力夫們難免就要餓肚子了。
蘇衡玉想著反正都引來這麼多人了,她自己的糧食也不夠,不如給南宜城的百姓們一個掙錢的機會。
於是,又一日收工後,新上任沒幾天的衙役們前來告知眾人:知縣大人往後不打算包飯了,但她會給眾人一日二十五文的工錢,讓他們自己解決中午的那頓飯食。
這個訊息剛冒出來時還有人覺得不滿意,但一想這多出來的五文錢,都夠他們買幾個大饅頭吃個飽還有剩餘。
怎麼想都是自家佔了便宜,大不了他們從家中帶飯過來就是。
眾人很快歡歡喜喜地接受了這個結果,每日依舊幹得起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