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琺琅彩,是瓷胎!用瓷土做的胎。所以,琺琅,可以指玻璃器,指搪瓷器,指景泰藍。但是琺琅彩,單指瓷器!
琺琅彩和其他的鬥彩、五彩、粉彩都不一樣。首先,彩料不一樣,一開始進口,後來研發成功;同時,調製彩料的時候,用的是油。琺琅材料,鮮亮;用油調製,細膩。
當然,這不是琺琅彩貴重的主要原因,古代藝術品,從來就不會單純貴在材質上。
琺琅彩為什麼貴?因為真正的官窯琺琅彩,只出現在清三代,就是康雍乾時期。而且,從琺琅彩走進宮廷的那一天開始,沒有出過宮,要求也很苛刻。
其他的瓷器,即便是官窯,也不一定只能宮廷使用。
而且,其他的官窯瓷器,都是在瓷都御窯廠燒製的,燒成了之後運往京城。不管是在御窯廠,還是在路上,都有流出去的可能。
但是琺琅彩,只在京城燒製,控制非常嚴格。瓷都的御窯廠,只提供上等的燒製好的白瓷胎。
瓷胎運到京城以後,再由宮廷畫師上彩繪畫,然後二次燒製。
在京城,琺琅彩的燒製地點也只有兩處,一處就在紫禁城裡,造辦處的如意館(早期養心殿也燒過)。還有一處,是在頤和園。
另外,雍正時期造辦處的老大,是怡親王,據說怡親王府也奉命燒製過,但是即便是有,也應該很少,而且想私藏也很難。即便私藏了,也不會流出去。
工藝上就不用說了,皇帝都重視得不行了,東西它能差嗎?
琺琅彩只在康雍乾三朝燒製,到了乾隆的兒子嘉慶,就停了。
實際上,嘉慶一朝,停了的不光琺琅彩,不少官窯品種都停了。說簡單點兒,國力衰竭了,麻煩事兒也多了,嘉慶皇帝玩不起了。
琺琅彩從康熙時候產生,到滿清滅亡,沒有走出宮廷,所以除了皇親國戚、少數重臣,沒人見過琺琅彩是什麼樣兒!
整個清代,只有真品,沒有假貨!
直到民國時期,紫禁城開放,搞了一次展覽,民間才第一次接觸到琺琅彩。
華夏的古玩行,高仿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如此奇珍,僅僅因為一次展覽,不久後,就出現了高仿。
不過,民國時候的技術,和現在是沒法比的,仿製全憑記憶和手藝。所以,現在市面上的民國仿品,對於高手來說,鑑定還是比較容易的,雖然也很細膩,也很精緻。
隨著滿清滅亡,宮廷琺琅彩的真品,才有少量流了出去。
近些年的拍賣會上,琺琅彩的價格一路飆升,屢創天價。而且,一些民國琺琅彩的精品,如今也跟著水漲船高了。
孫中原仔細看了這一組圖片,從技法和風格上,看不出什麼來。本來嘛,這樣的東西,肯定是得上手才能完全確定。
吳老發來圖片,只不過讓孫中原有個初步的認知而已。
這琺琅彩水盂上的畫片兒,是魚藻紋,金紅色的魚,綠色的水藻,暗色的山石。
底款兒,是方邊四字:乾隆御製。
這個底款兒,讓孫中原又有點兒吃驚了。
康雍乾三朝,不同時期的琺琅彩,是有不同特特徵的,包括底款兒。這個底款兒,太罕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