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納偏過頭問道,上面的資料他一點都看不懂。
史蒂文森:“有一些問題,雖然我也並不瞭解氫彈在月球上爆炸的真實狀況,但他們引用的爆炸模型有問題,肯定沒有接觸過原子彈、氫彈的專家指導。”
另一邊的虞院士分析的結果也差不多,聯合礦業的方案主要來自基地,而基地畢竟還是缺少了實操,理想模型與實際出入不小。
約半個小時後,史蒂文森最先提出了意見:
“吳先生,我想知道貴公司的模擬方案是基於伱們在月球的實際爆破資料嗎?”
吳懿:“當然如此,您可以對比我們給的材料。”
史蒂文森:“那麼我要說氫彈的真實作用效果與常規炸藥是完全不同的,你們的資料參考意義很小;
15至20顆千萬噸當量級氫彈的估計是不那麼準確的,我想我對面的同行應該也有相同的結論。”
目光都轉向了虞民,他也輕輕點頭:
“是的,有一些出入,不過我個人認為並沒有過大的偏差,有你們提供的資料,我們可以用超算重新模擬,那樣的結果就會準確得多。”
史蒂文森:“我的意見也是如此,這不需要太久,一兩天就夠了。”
聯合礦業一方的幾人面面相覷,一番交流後都對此表示認可。
吳懿:“那我們授權你們將這些資料用於模型驗證,這同樣需要遵循保密協議,聯合礦業希望能在72小時內獲得答覆,這可以嗎?”
“當然。”
這次回答的是康納,但他接著問道:
“那我們來說說價格問題吧,羅·羅的報價是1噸當量10美元,希望我們不要有太大出入。”
話題突然轉到報價上面,談判的氣氛才終於營造出來,其他兩方都還有些遲滯。
虞院士在想自己是不是也該報個價,但考慮了一番還是保持了沉默。
聯合礦業則在討論這個價的可行性。
按照羅·羅的報價,一顆1500萬噸當量氫彈就是1.5億美元,約11億人民幣;
客觀來說,這個價格不貴,氫彈能拿來交易就是有市無價,放到其他國家都得求著買。
但自家人知道實際情況,不說國內造一顆也就一兩千萬人民幣,羅·羅這個按當量收費的模式就很耍流氓。
氫彈的當量在一定範圍內和成本沒多大關係,多放一點氘化鋰6的事而已,76年國核心試驗打算炸一顆500萬噸當量級的氫彈,結果真實威力超過了1000萬噸,說明其威力主要還是看佈置方式和對氫彈的理解程度。
再者11億一顆也太貴了,都是這個價的話也得兩百億,不管是林炬還是其他人都在瘋狂搖頭。
最後吳懿只得回答道:
“我方對於貴司的報價方式有所異議,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希望控制的成本範圍,聯合礦業希望單顆1500萬噸當量級氫彈的價格在1億人民幣以內。”
這下輪到了羅·羅的談判團搖頭,報價直接腰斬到1/7,哪有這麼做生意的。
康納當即就流露出一種“談崩了”的表情看向其他人,然後談判團的幾人又互相交流了好一會兒,最後還是他說道:
“1500萬噸當量,8000萬美元一顆,至少購買五顆,這是最低的價格。”
吳懿都不用和其他人交流,草草算了一下數字就表示了無法接受。
雙方差距實在太大,聯合礦業希望把最終的所有支出加起來都最好限制在20億人民幣以內,採購核彈最多給出去15億,雙方的報價看起來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