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說完後奧萊臉上的表情一凝,他原以為弗里曼只是因為同在內華達搞研究過來看看熱鬧,沒想到竟然想把這鬼東西與核發動機結合在一起。
奧萊利的面色立即嚴肅了許多:
“博士,如果你打算在大氣層內到處噴射放射性氣體,恐怕我們也就要被IAEA扔核彈了。”
“……”
“是在大氣層,但不是在這裡。”
弗里曼在天空找了找位置,指著一個方向說道:
“火星,還有月球,如果想要儘可能簡化阿瑞斯計劃的流程,核動力就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
卡拉維拉爾角。
第一枚SLX火箭已經加註完燃料,低溫引起的白霧順著風的方向運動像是一面飄動的旗幟。
肯尼迪航天中心從半年前就開始擴建,現在已經建立起了LC39C重型發射臺,不過SLX依然在LC39A發射。
這一次的發射任務官方代號是“起源”,這也是藍色起源對他們新改進的著陸器的命名。
經過了數個月的重大改進,“起源”最初的“藍月”已經有了相當多的區別,發動機也變成了改進型的BE7A,不過還是保留了最原始的機械操縱系統。
在阿爾忒彌斯二號任務之前所有人都不認為機械操作備份會真的有使用的那一天,但維克多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人類的腦子在極限狀態下還是很可靠的。
與上一次需要額外進行燃料加註不同,這次發射的“起源”質量達到了44噸,並增設了一個體積不小的貨艙,實用性大大增強。
但對應的燃料加註艙也準備完畢,只要“起源”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無人登陸任務,它就會搭乘又一枚重型獵鷹飛往月球,為阿爾忒彌斯三號的再次有人登月做準備。
羅伯特有些緊張地看著畫風有些突兀的SLX,祈禱這是一次成功的發射。
透過移植ICPS二級獲得的SLX火箭一二級看起來完全不相配,上面還是傳統火箭的乳白色,下面卻是不鏽鋼底色,不過現在一級表面的冰霜也讓它看起來像是白色了。
“ten、nine、eig engines start,lift off!”
33臺液氧甲烷發動機開始從外到內依次點火,但並沒有像在馬斯克的星艦發射臺那裡一樣形成壯觀的雲霧,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導流槽將絕大部分燃氣都排向了一旁,並沒有掩蓋住火箭本身。
這次的ICPS二級加上載荷都比星艦飛船更輕,所以火箭爬升率相當不錯,點火後就開始不斷快速上升。
“MAXQ(最大動壓點)“
“B11 separation!”
在地面肉眼已經很難看到火光的時候助推器成功分離,為了適應深空發射任務一級節流程式有所調整,工作時間更長一些,但還是可靠地完成了任務。
看到二級發動機旁攝像頭拍攝到的分離畫面,羅伯特一把扯下頭上戴著的耳機。
雖然聯合礦業幾乎在以衝刺的速度向月球前進,可NACA也至少小步快走起來了。
停了一上午電……晚上還會有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