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監測到大量A級以上人員加入,資訊檢索中……
檢索完成,新增A級理論物理科學家:24名;新增A級理論/應用物理科學家:11名;
新增A+級理論物理科學家:113名;新增A+級理論/應用物理科學家:6名;
新增S級理論物理科學家:1名。
注意:因一次性註冊人數過多,系統將對於分級方式做出進一步解釋。】
【分級標準僅與個人學術、技術、管理能力有關,個人學術理論未證實但正確的,按已證實計算標準,並以最高成就給定等級。
純理論型科學家單人總體科研增益不高於1%,且僅針對理論成果有效;
理論/應用型科學家單人總體增益以應用型類別計算,所有增益均可疊加。】
【注意,純理論型科學家不佔用研究院編制,當前A+級應用型科學家數量:11,超過研究院承載上限,超出數額:9;
A級基地條件尚未達成,建議修建B+/A級大型科學研究中心,以提升科研效率;
請在24個月內完成B+級或A級科研中心建設,超時後超編制人員將被強制解約。】
【統計,原總增益效率已達220.9%(技術型增益:192.1%),當前疊加科研效率增益已達1028.2%(技術型增益:427.6%),請儘快提升硬體設施以匹配科研能力。】
緊閉廁所隔間門的林炬根本來不及看那麼多潮水般湧上來的資訊,系統還智慧的把每一個通知都形成獨立視窗掛在腦海中,就好像是卡執行緒的XP系統一樣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提示窗。
先略去155名科學家的提示窗,林炬把最長的系統通知看完,嘴角不由得一陣抽搐。
科研效率確實暴漲了,雖然大部分理論物理學家的增益非常有限,但實用技術效率佔比也達到了400%以上,科研效率翻倍提升。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新大坑,必須要新建更加強大的科研中心才能安置這些物理學的尖端精英,而B+/A級科研中心具體什麼情況他也完全不瞭解。
那個驚為天人的S級科學家是意料之中的富蘭克·楊,畢竟是參與統一了三大力的猛人,S級當之無愧。
其餘大部分A+級理論物理學家也算是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們中絕大部分理論到現在、甚至是更久以後的未來都難以證實,但系統直接就能判定正確與否,每一個A+的出現都說明他們的理論最終證明是成立的。
一想到這些理論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假設和數學模型基礎上,林炬都不得不感慨這些科學家天才般的想象力,簡直是到了難以理解的程度。
在翻完了一堆視窗以後,系統再次彈出了一條資訊:
【注意,你為基地帶來了豐富的研究資源,將獲得獎勵:C172甲型通用電芯技術+樣品*3。
C172甲(英文:Q172A)通用電芯:民172年(公曆1819年),由光明集團投資研發,主要用於飛船應急電源的一種特高能量密度通用電芯,儲能物質主要為金屬氫。
C172甲型通用電芯單體質量1280公斤,尺寸為:620*620*1720&nm,含有168公斤金屬氫,儲存密度:50k,含電量:8400度,整體利用率評價:一般。
這是一種較為平庸的金屬氫電池,由於早期儲存技術限制開發潛力為70%,但從其文明第一款實用化金屬氫電池的地位看,還是較為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