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看了過來。
面對眾人的目光馬斯克先是說了一句讓人意想不到的話:
“各位,三分鐘前,星艦第三次組合發射失敗了,二級的星艦飛船姿態異常在分離15秒後被計算機控制自毀。”
所有人都有些沒反應過來,然後才紛紛露出了可惜的表情,只有羅伯特想了想問道:
“一級呢?一級怎麼樣。”
馬斯克:“超重助推器B10於82公里高度成功按計劃分離,並且我們嘗試控制了分離姿態,雖然沒有回收,但它已經可以用於一次性發射任務了。”
剛剛還在為馬斯克表達同情的波音負責人表情立刻難看起來,這豈不是說SLS徹底被斷絕希望了?
倒是羅伯特喜笑顏開,以SpecaX的速度今年至少還能交付兩到三枚超重助推器,NACA終於又能執行月球任務啦!
……
B級基地。
10月3日,連續在軌道上執行了68個小時的騰雲號空天飛機降落在了基地內的跑道上。
之所以降落在這裡還是因為考慮到後勤因素,騰雲畢竟不是普通飛機,維護和檢修都需要有航天資質,降落在普通機場可以,但運走去檢修就比較麻煩了。
H1、H2還能用運輸機空運,但騰雲那麼大個頭真不行,臨時加註檢修也不是原型機階段該做的事,現在還是穩妥些。
採用了基地最新一代先進隔熱瓦技術的“騰雲”機體表面還是起飛時的樣子,一點兒燒蝕的痕跡都沒有,肉眼就能感受到技術的巨大提升。
地勤才把舷梯靠上去之後幾分鐘艙門就從裡開啟,然後就看到開啟面罩的常立海扶著舷梯走了下來。
他們身穿的都是輕便型宇航服,和高壓飛行服相差無幾,要不是頭盔設計的有所區別完全看不出來他們竟然是宇航員。
常立海走到迎接他的首長面前敬禮,然後就趕緊和其他三名宇航員一起帶下去休息。
相比起飛時現在的迎接陣容寒酸了許多,周圍的地勤正在套上拖車將飛機拉回機庫整備,和一次普通的飛行相差不大。
朱秉光和楊信軍帶著幾個人想要湊近觀察騰雲表面的細節,不停地上下打量。
作為月球高速路專案的兩個競爭方,他們所帶領的核心研發團隊已經接受了幾個月的訓練,而就在騰雲首飛後他們的訓練計劃又被更改了:直接搭一次騰雲上去,實操中成長地最快。
而且日期就定在10月末,到時候還會有很多人跟他們一起。
由於騰雲的表現極其良好,所以航發委計劃的是在10月內再安排三次飛行任務,每次間隔週期大於7天,算上一兩天處於飛行中,有5天左右用於地面檢修已經綽綽有餘。
如果10月的5天檢修週期合格就可以嘗試壓縮到3天,在明年之後或許每一天都會有一架空天飛機升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