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飛機不管從便利性還是經濟性上都比火箭更強,而且對於乘員也很友好,必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麥克馬斯特一句話表明了聯邦政府的決心,在場的所有企業立刻表示贊同。
拋開海對面帶來的恐怖壓力以及精神摧殘不談,這些參加招標的企業其實心情都很不錯。
因為源源不斷的壓力意味著源源不斷的競爭,原本連年裁減規模的軍工聯合體突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專案經費支援,這兩年隱隱又有恢復往日榮光的趨勢。
再加上軍方的預算也更容易得到審批,整個阿美的軍工和航天產業股市反響都相當不錯。
當然太落後了也不是好事,萬一國會老爺一躺平了怎麼辦?所以該追還是得追。
而關於SSTO計劃,比較瞭解裝備技術的麥克馬斯特先丟擲幾個方向性的問題,第一個是:單級入軌還是分級入軌。
第一輪決議就淘汰了分級入軌方案,除了分級入軌不如單級入軌高階以外,最大的原因是分級入軌難度也不低……
分級入軌也需要下面的載機能飛到8馬赫以上,既然騰雲能在這個速度實現單級入軌,為什麼還要去搞更低端的分級入軌?
第二個問題:航天飛行段採用什麼動力?
這次意見稍稍出現了些許分歧,但最後還是統一為液氧液氫燃料,比衝最高最優秀;至於航天引擎直接照抄騰雲已經洩露的環形氣尖發動機,阿美這方面的技術儲備不少,還算有些信心;
然後就是指標:在多快的時候啟動航天段引擎?
這次意見有兩派,一邊認為需要8到10馬赫,一邊認為3馬赫以上就夠。
航空飛行階段消耗燃料很少,如果能儘可能飛的快一些高一些就能大大減少航天階段的燃料使用,提高載荷係數。
支援8馬赫以上高速的人就是這個理由:3馬赫太慢了,要多消耗不少燃料呢。
而認為3馬赫速度即可的是普惠公司,他們堅持的理由是支援高超音速的衝壓發動機需要很長研製時間,而如果飛3馬赫他們馬上就能拿出來現成的——J58,就是黑鳥用的變迴圈發動機。
至於載荷係數的問題?普惠看向了諾斯洛普·格魯曼。
格魯曼參會設計師直截了當的回答:
“GEM63固體助推器,宇宙神V使用的那種,直徑1.6米,長度20米,重量49噸,可以提供98秒最大165噸的推力,我想在機身上放置一枚或者兩枚GEM63就夠了。
如果你們嫌重,格魯曼還可以再減一些下來,這應該不是問題。”
一直旁觀的馬斯克:……
軍工複合體的看家本領固推神教,沒想到居然還能帶到空天飛機上。
但不得不說……是個辦法,固推很適合用在這上面。
由於迫切的現實需要,SSTO的指標飛速地被確定了下來:大氣飛行階段速度3馬赫,最大起飛質量280噸(包括兩枚不超過80噸的助推器),採用變迴圈發動機加速、固體火箭加速、SSTO自身液氫發動機加速三次加速完成入軌,可以攜帶20人或者10噸載荷。
麥克馬斯特直接選用了所有最保守的方案進行組合,儘可能一點兒都不冒險。
直到技術指標完全確定,他也才注意到馬斯克竟然全程沒怎麼發言,這可不太正常,親自飛到華盛頓總不可能就是為了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