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八章母憑子貴
並不是全旭小心眼,也不是全旭反對言論自由,主要是這是前車之鑑!
就像崇禎,其實是被輿論綁架住了。
在皇太極稱帝,其實早在崇禎八年的時候就稱帝了,全旭知道這事,崇禎其實也知道,但是,站在他的立場上,大明必須北伐滿清。
很多時侯,政府就會被所謂的民意綁架。
言論可以相對自由,比如說漂亮國,可以攻擊總統,辱罵政客,但是從來沒有人敢攻擊財團或者提出人種歧視。在我們在觀看好萊塢的電影,幾乎每個電影裡,都有黑人演員扮演的“好人”角色。
這是漂亮國典型的有限制的言論自由,大不列顛英國其實也是一樣,可以攻擊政客,也可以八卦皇室的風流韻事和八卦新聞,甚至可以調侃王室,但是禁忌還在明視訊記憶體在的。
雖然開除了一個皇家學院的教諭,同時也給政務院提了一個醒。
與國外的國情不同,揣摩上意,這是官場的金科玉律,身在官場,如果不能從一個眼神,一個少許的舉動,揣測到上面的真正意思,這樣的官員,註定只是糊塗官。
雖然說,劉理順被開除,表面上看合乎情禮,似乎也沒有漏洞。
可問題是,官場中人,大都是人精,誰不知道誰?
劉理順雖然年過四旬,身材纖瘦,能被崇禎欽點為狀元,至少說明他儀表堂堂,別說他現在還是知府一級的高官,就算是一個平民百姓,有不少人願意嫁給他為妻,或者為妾。
他完全不需要與一名車伕的妻子通姦,更何況,以他的人生軌跡,如果不是有心人安排,劉理順也不可能與劉俊之妻相遇。
這中間肯定有貓膩。
看破不說破,也是官場的金科玉律。
在賑災的大環境下,穩定壓倒一切,所謂的言論自由,那簡直就是笑話。
至於,做魏徵,那就更是一種笑話了。
魏徵於其說是直臣,不如說是非常默契的配合李世民,畢竟,作為人,都會有失言的時候,李世民也是這樣,他喜歡喝酒,也喜歡吹牛逼。
可是作為皇帝,他又是金口玉言,說出來的話,那就是金科玉律,那就是要執行的,在這個時候,魏徵承擔的角色,既是直臣,也是給雙方一個臺階下來。
就像生皇子李象的時候,李世民當時誇下海口,五品以上官員要升一轉軍功,話說出來了,冷靜之後,李世民也後悔了。
唐朝官員雖然不像明朝那麼多,然而問題是,唐朝當時十道、三百六十七軍州,僅正五品以上官員就多達三千餘名,每人增加一轉軍功,好嘛,國庫收入十分之一都要發出去。
魏徵勸李世民不要賞,為了直臣的忠言,李世民只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魏徵的建議。
換一個形式來說,魏徵如果勸李世民不殺李承道會怎麼樣?
李世民恐怕要懷疑魏徵是什麼心意了。
有些事,不能做。
有些話,堅決不能說。
可以說,劉理順是一個悲劇。
如果不是劉理順多嘴,那麼他就是儒家的新大旗,取代孔氏不可能,至少現如今全旭並沒有封孔。
至少可以與王明陽的地位相當。
可惜,他錯過了自己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