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七章影響惡劣
在李信看來,劉理順其實就是一個書呆子。
如果不是因為劉理順是他的同鄉,關係還不錯,李信才懶得管他。
還學習魏徵。
魏徵雖然以直為聞千古,然而問題是他在頂撞李世民的時候,是該說的話說,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說。
他作為東宮太子李建成的洗馬,李建成的謀主,然而在李建成玄武之變後,李世民誅殺李建成的次子李承道、三子李承德、四子李承訓、五子李承明,六子李承義。
雖然說,歷史上並沒有記錄李建成諸子的年齡,可是在武德二年李淵分封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諸子,連剛剛出生的李泰也被分封,卻不包括李承德,也就意味著,李建成的三子、四子、五子、六子皆比李泰小,只有李建成的次子李承道被封為安陸郡王。
李世民連這麼小的侄子都不放過,魏徵不敢反對。
魏徵反對李世民的政策,基本都是出於違反古禮,或者是影響社稷,比如說李世民因為李象出生,大賞五品以上官員,魏徵就堅決反對。
李世民賜魏徵為李承乾的太子太師,兼門下省事,魏徵堅決不授。
為什麼呢?
這說魏徵知進退,不想攪合到魏王李泰與李承乾的鬥爭中去。
劉理順還自比魏徵,真是可笑。
他本是崇禎朝的狀元,又是崇禎舊臣,在新朝本該避嫌,偏偏在這個時候冒出頭。
劉理順對於李信的善意提醒,卻不以為然。
他認為自己站在這一方面。
他是士大夫出身,認為大明重士重農,本身沒錯。
而且全旭重商,本身不是沒有問題。
比如說,商人賺錢快,花錢如流水,當然,這並不是問題,隨之帶來的就是一種社會風氣,出入排場很大,吃喝鋪張浪費,穿金戴銀,讓劉理順非常不爽。
其實,讓他不爽的事情非常多。
比如說,劉理順的原本居住的房子,就是靠近西直門外,這裡雖然靠近皇城根,卻是皇城根前的貧民窟,都是以力夫或車伕,雜役等人居多。
原本劉理順遇到這些草根百姓,這些百姓都會磕頭行禮,態度非常恭順。
可是雖然全旭的新朝建立,居住在西直門外的普通百姓,家中的房屋被戰爭摧毀。
全旭作為新朝皇帝,自然不會不管這些居住在城中的棚戶區,於是,在全旭的主導下,這些戰亂損壞的房屋,或者是棚戶區,都開始了陸續重建。
重建的方式與後世的房地產開發模式是幾乎一樣,百姓可以自願選擇,或是原址接收新建的小戶型房屋,或者在內城更偏遠的地方,選擇大戶型,再或者直接折算成錢。
隨著新朝的建立,京城的房價隨著清軍逼近,開始了過山車比的跳水,不少力夫,或車伕,成了拆遷戶,他們選擇要錢,每個人獲得數百甚至上千兩銀子。
人只要有錢了,腰桿就硬氣了,再看到這些舊鄰居,他們變得衣著光鮮亮麗,見到劉理順這個官員也就微微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了。
這種落差,讓劉理順非常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