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的妻兒,代替別人的妻兒去死。
這是壯士才能做出的壯舉。
放在後世,絕對會被人噴成瓜皮、二愣子。
但是在古代,確是捨生取義的高潔的象徵。
魚蒙是關中人,關中恰恰就不缺這種二愣子。
關中的二愣子們,其實不在乎什麼捨生取義的壯士名頭。
他們之所以這麼幹,就是因為他們祖祖輩輩間,一直流傳著一句話。
應人事小,誤人事大。
他們一般不會輕易答應別人的重託,一旦答應了,那賭上全家性命,也會做到。
魚蒙明顯是答應了魚豐的重託,所以才會賭上妻兒的性命保全魚娘和魚越。
魚禾的靈魂並不是魚娘賦予的,他也沒從魚娘身上得到過什麼母愛,所以很難將魚娘當成一個母親去關懷。
但即便如此,在得知魚蒙的壯舉以後,他依然為之動容。
魚禾一臉凝重的上了樓船,獨自進了船室。
呂嵩、漕少遊一行被留在了船室外。
入了船室,看到魚蒙在教訓魚越。
魚越不告而別,跑到益州郡犯險,身為長輩,肯定得訓誡一二,一味的放縱的話,魚越以後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麼膽大妄為的事情。
“你小子,不跟你阿耶說一聲,就跑出了平夷城?虧你小子還是個讀書人,你不知道‘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道理?”
魚蒙板著臉,惡狠狠的說著。
魚越心虛的垂下頭,不敢言語。
魚禾走到魚蒙身邊,鄭重的跪在地上。
魚蒙臉上立馬浮現出一絲慌亂的神色,他急忙上前,託著魚禾雙臂,“你小子這是做什麼?!”
魚禾正色道:“叔父大恩,魚禾銘記於心。”
魚蒙硬生生將魚禾從地上扶起,哭笑不得的道:“你小子胡說什麼。我和你爹的恩怨,什麼時候輪到你插手了?”
魚蒙不是那種胡攪蠻纏的人。
他救魚娘和魚越,純粹是因為魚豐,而不是魚禾。
就算要找人討恩,那也是找魚豐,而不是魚禾。
魚禾直言道:“父債子償……”
魚蒙苦笑著道:“你爹聽見這話,估計得罵娘。”
關中人好面子,不僅在外人面前好面子,在自己人面前也是如此。
朋友登門,哪怕兜裡只有一文錢,也會想盡辦法好酒好菜的伺候著。
自己背了債,哪怕是死,也得自己還,絕對不給子孫後代添麻煩。
魚豐如今不到四旬,身體健壯,不出意外的話,還能活好些年。
魚豐的債,魚豐自己能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