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小時?”方原表示疑惑:“我記得沒錯的話,北斗導航是花了二三十年才建成的,用的是【長三甲】火箭,44次發射,驚人的100%箭無虛發。”
“小方原對北斗導航還是有不少了解的嘛。”
“我是沒有腦組,又不是沒有腦子。就你一開始去開特裝車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還被稱為北斗母港。”
“感謝小娃娃,這麼關心我的成長經歷。”
方原很想做個鬼臉。
這符合他此時的心境。
卻不符合他想要營造的人設。
成熟的副艦長直接說重點:“從1994年立項開始算的話,明明是用了26年才全球組網成功,怎麼到了你這裡,合法性就是用小時來算的?”
“我說的北斗四小時,不是你理解的意思。”梁天出聲解釋道,“是在組建北斗全球定位導航系統之前,拿到建設許可的時間。”
“我們建自己的導航系統,還需要拿許可?”方原沒有接觸過這一段的歷史。
“當然了,導航衛星的軌道資源是有限的,2000年,我們國家就想要擁有自己衛星導航系統的時候,80%的好位置,已經被最早開始做太空競賽的那兩個國家給佔用了。”
“按照你的這個說法,既然早就已經有了全球定位導航系統,直接拿來用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非要有自己的?”
“在北斗導航系統建立起來之前,我們國家用的是GPS。你想一想,假如需要導航的,不是網約車,而是一枚導彈,用別人家的導航,是不是就相當於隨時都有可能全盲?”
“梁老頭的高度就是不一樣!”方原不會想到這些。
“民用也是一樣的,沒有北斗導航,就不會有2020年代,可以隨手就打衛星電話的【遙遙領先】。”梁天總結道:“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導航都必須是要自主擁有的系統。”
【遙遙領先】這個梗,大概只有用過第一批能打衛星電話的手機的人,才會有感觸。
四五十年過去了,方原自是不知道梁天話裡面潛在的含義,
方原更關心的,反而是梁天之前提到的內容。
“梁老頭兒,那你說的北斗四小時,具體是怎麼個意思?”
“先前提到過,當我們國家著手組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時候,地球同步軌道的好位置,已經所剩無幾。國際電聯對於導航衛星軌道資源申請的原則,是先用先得、逾期作廢。”
“先用先得?”方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出聲問道:“不是按申請順序來的,對吧?”
“對。2000年,國際電聯找出了三個可供使用的位置。當時和我們一同提出申請的,還有歐盟。”
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想要有自己導航的可不是一個兩個。
前前後後有很多國家提出了申請。
國際電聯要求中國航天,在7年之內,往規定好的位置,精確發射導航衛星,並且回傳訊號。
這個過程,就和【東方紅一號】發射之後,得回傳電子訊號,才算成功是一個道理。
只不過,這次要的不是顫顫巍巍電子音樂,而是清晰的導航訊號。
能做到,國際電聯找出來的這三個好位置就是中國的。
不能做到,就是別人家的。
並且,我們國家還很有可能因此,永遠沒辦法擁有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
大眾眼裡的北斗導航,和航天人眼裡的北斗導航,從來也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