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董卓既然知道衛仲道是個短命鬼,斷然沒讓蔡琰嫁給他的可能。。
況且蔡琰現在是自己的義女呢!
只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種未卜先知的事情不好向蔡邕解釋。
弄的不好肯定會影響自己和蔡邕之間的關係。
董卓掠了掠鬍鬚,最後還是決定試探性的對蔡邕說一說。
“伯喈,那衛仲道才學如何?”
“人品如何?”
“可配的上我家琰兒?”
蔡邕笑了笑,“仲穎無慮,河東未家雖不復往日鼎盛,但也是簪纓世胄,這才學、人品自不用說。”
“喔。”董卓點了點頭,“琰兒博學多才,一般人可比不得。”
蔡邕聞言,輕嘆一聲,“唉,也怪老夫,博學多才雖說是好事但總歸是女兒家,若是恃才而驕在夫家眼中那可就不妙了。”
談到自家的女兒,蔡邕不在是那個文學大家,不在是那個音律奇才,也不再是什麼尚書,司徒。
只是一個關愛自家孩兒的老父親。
董卓擺了擺手笑道:“伯喈你這話說的,琰兒性格乖巧可愛,怎會是恃才而驕的人。”
“再說了。”
“屆時琰兒出嫁之日,多陪些嫁妝便是。”“伯喈可勿要吝嗇。”
“哈哈哈哈哈哈。”說著說著,董卓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而此時蔡邕臉上也露出無奈的笑意,因為董卓說多陪嫁妝是有道理的。
漢朝的婚姻嫁娶的支出是相當驚人的,因為聘財與嫁妝的數量,是婚姻當事人家庭的經濟、政治與社會地位。
漢惠帝娶後就用“聘黃金二萬斤”,此外,還有若干數目的“雁璧、乘馬、束帛”。
稍微近一點的,東漢桓帝立梁皇后,也用黃金二萬斤。
有道是上行下效,皇帝都是如此,更別提下面的世家子弟,名門望族了。
要說“近一點”的則是董卓了。
蔡邕眼前的董卓娶妻時的聘禮,輜車百乘,馬二十匹,奴婢錢帛充路。
輜車一乘約值一萬錢,馬價每匹也在一萬錢左右;最低限額十萬錢計。
奴婢是一個人大概是三、四萬錢。
奴婢錢帛充路,將路都堵滿了。
董卓之所以出這麼多的聘禮,那自然是為了顯示出自己的身份、地位、財力。
而董卓讓蔡邕多出些嫁妝也同樣如此,嫁妝越豐厚代表的自然身價越高。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女兒出嫁所帶去的嫁妝屬於出嫁人的私人財產,男方未經過出嫁人的同意是不能私自動用的。
這也反應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所謂的男尊女卑都是扯淡,一切關係都是相對而言。
蔡邕聞言笑了笑,戲謔道:“琰兒出嫁老夫準備的嫁妝自然不會少。”
“就不知仲潁這當義父的,出多少嫁妝啊?”
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