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對擒殺史思明並不抱期待,作為三軍統帥,他更重視的還是大局,而不是賊首一人的性命。且他知道史思明為人狡黠,軍中駿馬又多,每次大敗都能逃走。
當然,若能擒住史思明,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向聖人、百官、天下人稟明功勞時,他們可不是每個人都懂大局的,看的就是賊首伏誅了沒有。
“當是真的!”
“人在何處?”
郭子儀邁步就要去看史思明,卻聽到了一個讓他十分意外的回答。
“報節帥,賊首在南大營,雍王帳下。”
“怎麼會到河那邊去了?”郭子儀啞然失笑,“老夫親眼看到賊首向北逃了,莫非擒了個假的來報我?”
“是薛嶄擒回了史思明,因歸營時被旁人攔了,他一氣之下,押著人去見了雍王。”
郭子儀默然半晌,回過頭與李光弼對視了一眼,眼神中有驚訝,也有無奈。
這一戰,竟是兩大戰果都歸了雍王不成?
~~
薛白端坐於上首,從容不迫地飲了一口水。
帳中,被五花大綁的兩個俘虜正在大眼瞪小眼。
李懷秀一見到史思明就發了怒,破口大罵。
“廢物,我早該知你是廢物!當年我大敗安祿山殺得你丟盔棄甲,隻身躲入山谷。悔不該聽你這手下敗將之言,興兵入唐……雍王殿下,都是史思明欺騙了我啊,其實我是大唐的忠臣!”
這般一宣洩,都不必查驗,便知這史思明就是真的。
渾瑊見狀,目光便落在史思明身上,沒有移開。
史思明身上受了好幾處傷,大敗之後身上依舊有一股兇狠彪悍之氣。
他聽了李懷秀的話,心中登時惱怒。
當年之所以被李懷秀擊敗,那是安祿山指揮不當、急於求成,他早就意識到不對了,又豈是他廢物?
再說此次之敗,若是李懷秀能半個時辰擊唐軍大營,他們完全有機會大勝,敗就敗在李懷秀誤事!
但史思明沒有開口反駁李懷秀,沒有意義。李懷秀之所以說這些,是因契丹還有被唐廷招撫的可能,而他則是必死。
史思明的目光落在了薛白身上,開口道:“你就是薛白。”
“放肆!”刁丙叱道:“大唐雍王在此!”
“我聽過你的詩。”史思明確實是喜歡詩,道:“相比李唐宗室之身份,我更敬伱是個詩人。”
這樣從容不迫的語氣,平常的話題,讓他顯得雍容了一些。
史思明又道:“你我詩風,風格很像。”
“也許吧。”薛白道。
“若沒有你,我必已奪長安,推翻大唐!”史思明又有了傲氣。
“你錯了。”
薛白搖搖手,謝絕了這種恭維,難得與史思明說了幾句交心之言。
“若沒有我,你們一樣會敗亡。大唐氣數未盡,民心尚在,還有無數忠臣良將匡扶社稷,這是勢,勢在人心。而你們從來都不得人心。”
話到後來薛白也略有些意興闌珊,又道:“我只是順著大勢,幫著引導了一小把而已。”
史思明冷笑,道:“你們想當唐的順民忠狗。我不同,我只服強者。”
他眼中有不易察覺的光芒一閃而過。
與薛白說這些,他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早就知曉薛白謀篡的野心。
那麼,薛白其實是有與他合作的一點可能的。前提是,需要告訴薛白一些養寇為重、成大事不拘小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