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正事吧,我打算讓你出任淮南與江南東、西兩道轉運使,籌措平定史思明的糧草,但有兩樁要求,伱可能做到?”
未等薛白說是哪兩樁要求,元載察言觀色,已然執禮道:“定不加重百官負擔、也定不敢有絲毫貪汙。”
他這般做人做事,不可謂不體貼。薛白卻覺得有些油滑了,心底並不太喜歡,一時卻說不上有哪裡不對。
“經濟糧錢是你的長處,當能做好,去領了告身上任吧。”
“是。”
元載走了幾步,到往門外張望了兩眼,關上門,以一種帶著神秘而忠誠的口吻道:“郎君,我還有一句諫言。”
薛白一看就知他要說的是奸計,漫不經心地點點頭,允他說。
“今郎君執掌朝綱、挾制太上皇與聖人,郭子儀、李光弼、封常清等一干名將,以及朝中官員們俯首聽命於郎君,為何?因叛亂未消,社稷動盪。”
說話間,元載不忘再次對薛白執禮,道:“我侍奉郎君,出自肺腑忠誠。可他們順從郎君,皆權宜之計而已。待史思明一除,叛亂平定,他們會如何?”
“如何?”
“他們必然轉奉聖人號令,要求郎君放權歸政。”元載憂慮嘆息道:“到時,儲位不會是郎君的,兵權也不會是郎君的。郎君今日苦心孤詣,皆為他人做嫁衣啊。”
“你認為,我當如何?”
“下官斗膽。”元載先是告了罪,方才道:“史思明之叛亂不宜速定,郎君當借平叛之機清理朝堂,並安插心腹至各道任地方大員。”
他也知道這些話大逆不道,但他在賭,賭薛白是與他一樣上進之人。
唯有足夠上進,才能拋開禮義廉恥,成就大業。譬如,封常清要求薛白放棄爭儲才肯歸附,這種迂忠之人必須掃除。
今日說這些話雖然冒險,可元載唯有把這條正確的路點明瞭,才能隨著薛白成就功業,並取得更大的信任。這個險是值得冒的。他們很像,都野心勃勃,是一路人。
元載停頓了一會兒,只見薛白沉默著,在等他繼續說下去,頗感興趣的樣子。
“郎君可將王難得、顏杲卿、老涼、姜亥、嚴武、田承嗣、田神功等人分到河東、關內、都畿、河南、淮南等地為節使度,若資歷不足以獨領一軍也可為州節度。譬如,以防備史思明為名,點顏杲卿為汴、宋節度使,則扼住運河之命脈;再遣老涼駐潼關;以姜亥任同、華節度使,此二州近京畿,一旦天下有變,則可速入長安;另外,郭千里雖與郎君交情甚深,此人不懂變通,郎君可點一心腹來執掌禁軍……”
元載滔滔不絕地說了一會兒,最後道:“這些任命,若在太平時節,必難做到。如郭子儀、李光弼、封常清必不肯應允,唯有如今。”
“如今他們便肯嗎?”
“可略施小計。”元載道,“郭子儀原本追隨忠王叛亂,有罪在身。郎君可招他入京,他必不敢不來,到時給個閒職便可讓他賦閒。郎君則可派王難得接替他統領朔方兵馬;至於封常清,郎君可提攜李嗣業為河西、隴右節度使,與封常清分兵,削弱其兵力,再命其討伐僕固懷恩,若敗,則貶其安西四鎮節度,若勝,則召其回京獻俘;如此,李光弼獨木難支,後勤糧草又在郎君手上,如此,當不怕他反對郎君爭儲。”
薛白問道:“如此一來,若史思明攻破洛陽,乃至攻破潼關,又如何?我也逃出長安,去蜀郡不成?”
元載應道:“當不至於此,史思明圍攻區區安慶緒尚且吃力。”
他見薛白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想了想,又道:“人心在大唐,史思明麾下將領未必都願意助紂為虐,只是對太上皇過於失望,郎君一旦為太子,只需要赦免他們,許以前程,必可招撫,使河北將士送上史思明的人頭。”
薛白又問道:“往後,這些分鎮各地的節度使叛亂了又如何?”
“皆是郎君心腹,他們豈敢叛郎君。”
“若時長日久,王難得、嚴武、田承嗣、田神功想把節度使的旌節傳給自己的兒子呢?”
元載一愣,覺得薛白這問題就有些刁難人了。
下一刻,薛白抬腳,一腳把他踹倒在地。
“郎君?”
“我高看你了。”薛白叱道:“與其任旁人為節度使,倒不如任你元載為京畿道節度使。”
“郎君,我絕無此意!”
“讓你忠勤體國,你只想著門戶私計。任你糟蹋了天下,我要儲位何用?”
元載這人欠敲打,薛白要用他,時不時都得教訓他一番。
而薛白內心的真實想法卻很難與元載說明白。
他之所以想要掌權,因為他心中的大唐從不只屬於李氏,更不屬於某一個人。它屬於這片土地上每一個人,數百年之後、上千年之後,依舊是他們每一個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