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養兵需千日,用兵只需一時,為了那一時,千日不可懈怠。
正在這時,一個傳令兵飛奔而來,在李定國身前站定後,敬了一禮道:“報告將軍,京師來電。”
李定國一驚,連忙從傳令兵手中接過電文,這只是一條簡短的無線電電訊:速命勇衛營三十八營參將李定國即刻進京,崇禎二十一年八月十日電。
看完這條電訊,李定國眉頭微皺,心中也不由一突。
如果是在兩個月前接到這樣的來電,他肯定會非常驚喜,因為那時的沈大人還在倭國沒有回來,如果京師召見,說不定是要調動自己所部赴倭作戰。
但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戰事需要大肆調兵了。
更重要的是,前段時間長兄孫可望突然暗訪,透露出義父在京師鬱鬱寡歡,希望聯合自己一起想辦法將義父救出來,然後送出大明到西域,以報養育之恩。
孫可望甚至連計謀都想好了,不用強攻,只需要成功的進入軟禁義父的居所,用他已經物色好的一個與義父極為相像之人來個調包計,神不知鬼不覺。
如今朝廷對義父的監視已經放鬆了不少,混進去並不難,唯一難的是能明正言順的進京。
因為在外將領,沒有朝廷詔令和允許,是不得私自進京的。
現在,朝廷的詔令突然到了,李定國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這是不是孫可望使出的手段?
孫可望雖然有些心術不正,但還是頗有些手段的,說不定是買通了哪位兵部官員上書後,朝廷才下了這樣一道詔令。
如果是這樣,李定國不但不會有絲毫欣喜,反而有些暗恨,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答應孫可望,這其中的風險太大了。
一個不慎,不但整個大西軍舊部都有可能遭殃,也會連累義父喪命。
如今義父雖然被軟禁,但對朝廷的威脅越來越小,性命之憂也會越來越小,只是以義父的性子,長期幽禁鬱鬱寡歡那也是沒有辦法。
只有先保住性命,才有時間想其他辦法。
所以,此事只能從長計議,自己幾兄弟好好練兵,待啟用之時多為朝廷建立功勳,才能以更安全的方式將義父營救出來。
可這孫可望就是不聽,甚至是自作主張。
李定國已經大概認定這是孫可望在逼迫自己了,先借助朝廷的詔令把自己調到京師,到時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他很想親自去見孫可望一面,阻止他這種瘋狂的想法。
這一刻,他也完全明白沈大人為什麼不待見孫可望了,所以將他安置在偏遠的貴州,想繞道過去根本來不及,想私自動用千里傳聲筒與孫可望聯絡也不可能。
無奈之下,李定國只能決定先動身抵京,然後再走一步看一步。
他先將練兵事務交代下去之後,簡單的準備了一下行裝,便帶著十多個警衛,開著配備給自己這一營的五輛蒸汽汽車北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