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省武昌府,李定國率領五千勇衛營在此練兵已近半年,幾乎每日黎明時出,傍晚而歸,只因半年前沈浪沈大人很簡短的四個字:好好練兵。
如今,這四個字以橫幅、軍訓等形成佈滿了整個軍營,隨處可見,每個士兵也都知道這是沈大人說的。
所以從上到下,即便訓練再辛苦,也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沈大人儼然成了整個大明所有軍人心目中的百戰軍神。
只要沈大人率領的戰鬥,不管是流寇、建虜、紅毛鬼還是倭寇,皆是百戰百勝。
時至今日,流寇被滅,建虜被驅逐、紅毛鬼逃回歐羅巴、倭寇卑躬屈膝求和。
如果說不想成為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那麼不想成為沈大人那樣將軍的將軍也不是好將軍。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李定國,自從跟隨義父八大王張獻忠歸順朝廷後,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報效朝廷。
這樣,既可以淡化自己身上“流寇”的標籤,也能夠為義父八大王減輕罪責。
如果積累足夠軍功,說不定還可以上書請求朝廷還義父自由之身。
可是過往跟隨義父造反的事情終究是不那麼容易被人遺忘的,而且勇衛營人才濟濟,戰功赫赫,根本不需要那般依仗歸順的大西軍殘部。
即便有幸跟隨沈大人一起北伐建虜,但也只是止步於錦州一帶,而錦州城主將濟爾哈朗幾乎一直龜縮在城內,根本沒有打什麼像樣的仗。
真正決定性的戰鬥,都是沈大人、周遇吉、李天龍等人在三岔河西岸、遼陽和瀋陽一帶打的。
錦州之戰的結束,也是沈大人率大軍返回時,以大勝之勢逼迫濟爾哈朗主動出城投降的。
所以這一場滅虜大戰,原大西軍幾支偏軍,即便有功,也是一些微末之功,並沒有得到多少封賞。
隨後又參與了平定西南土司之亂,但是與沈大人指揮的收復大員之功相比,無疑是與皓月爭輝。
自那之後,幾支大西軍都幾乎沒再參與任何戰事,不管是南下南洋、跨海伐倭,還是遠征歐羅巴,沒人再想到幾年前轉戰中部五省的大西軍。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去年十月,沈大人沒有忘記大西軍,將三支大西軍改編後正式編入勇衛營,一切皆以勇衛營規制。
勇衛營可是朝廷真正直轄的軍隊,士兵只管練兵打仗,不再耕田勞作,所有糧餉均由朝廷按月發放,從不拖欠。
戰死有撫卹,戰傷有供養,還可以為家裡減免一半的賦稅,沒有後顧之憂。
只可惜,不知長兄孫可望犯了沈大人何種忌諱,四兄弟中,只有其所部沒能編入勇衛營。
也許是他的不安分被沈大人看出來了吧,他還是個人私心太重,沈大人兼濟天下,自然是容不得,何況大西軍是流寇出身,更要獨善其身,勤勤懇懇。
如今,四海平定,連倭寇也賠款割地乞和,沈大人回到了大明,更沒有什麼仗可打了。
這一刻,站在“好好練兵”四個字下方的李定國想了很多。
不過,他迅速的收起思緒,因為下午練兵的時候差不多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