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國原本到手的北部各州佔領區又吐了出去,原因是大洋帝國不允許其染指五大湖地區,只能多佔領密蘇里和肯塔基兩個農業州,稍許挽回點損失。
也許認清了現實,25年3月份,佛羅里達和談迅速步入了快車道,經過一個多月的討價還價,最終達成了影響整個北美局勢的《佛羅里達合約》。
米國承認戰敗,簽約同意中央共和國獨立並且併入大洋帝國,簽約同意密歇根共和國獨立,簽約同意割讓密蘇里和肯塔基兩州之地,給予日方作為戰爭賠償。
米國同時承認南方聯邦共和國,佛羅里達共和國,亞利桑那共和國,加利福利亞共和國的獨立,並尊重其領土完整,願意建立平等國家之間關係。
米國對大洋帝國作出象徵性戰爭賠償,並且保證公平公正對待大洋帝國資本,保障領事權益,保障人員往來和購田置業的公正待遇等等。
而大洋帝國和日方則在確立相互邊界之後,表示願意共同維護北美當前和平環境,消彌戰爭創傷,致力於共同建設北美新局面……
日方要求的鉅額戰爭賠償沒有得到支援,美方要求收復疆土的企圖也沒有得到支援,但是大洋帝國和英方的訴求基本上得到了滿足,這就是當前世界政治的現實。
英國進一步加深了在米國和佛羅里達共和國的影響力,並且與之建立了相對密切跨大西洋關係,展示了老牌帝國的雄厚實力。
大洋帝國則不用說了,贏麻了。
此戰實現了皇帝李福壽的構想,徹底肢解了米國,擴大了北美地盤,並且將擁有強大重工業生產能力的米歇根共和國緊緊的控制在手中,綁在了戰車上。
經此一役
真正確立了大洋帝國與英國兩強爭霸的世界格局,確立了兩國利益分界線和各自傳統勢力範圍。
第2次世界大戰在擦槍走火的邊緣又拉了回來,可謂不幸中的萬幸。
世界各國在長吁一口氣的同時,不約而同的拍拍胸口,感覺到了輕鬆,世界總算迎來了和平前景。
國際地位的極大提高,令大洋帝國公民格外自豪,在掀起一輪又一輪北美移民潮的同時,帝國上下開始傾盡全力準備一個重大節日,那就是“聖臨節50週年大慶”。
帝國締造者,皇帝李福壽在1876年9月2日,第一次踏上布里斯班碼頭的這一天,已經成為帝國最重要的法定節日,被稱之為“聖臨節”。
26年9月2日,正好是御臨澳洲50週年,意義特別重大,帝國上下將會舉辦隆重的慶典,作為給皇帝陛下的獻禮,表達全國人民的愛戴之情。
屆時
帝都長安將舉辦盛大閱兵式,舉辦盛大花車遊行,舉辦一系列體育比賽和詩詞歌詠比賽,在悉尼將舉辦皇家海軍海上閱兵式,舉辦太平洋國家安全聯盟首腦峰會,舉辦工農業產品出口博覽會等等大型活動。
與此同時
皇室捐贈的大明宮,博物館經過整修,將會面向社會民眾開放,帝國公立醫院將舉辦為期半個月的慈善義診,還將舉辦多場上流社會名流雲集的慈善晚會,募集善款。
帝國本土及海外各州,都將推出各種活動,比如;青龍湖將舉辦大型龍舟比賽,西雅圖舉辦煙火晚會,天樞舉辦萬人歌詠比賽,莫三比克首爾舉辦東門寺落成典禮暨百萬人朝覲活動。
各種大型活動花樣繁多,不一而足。
這個隆重慶典提前一年多就開始籌備了,是當前帝國官員的頭等大事,也是落實帝國皇帝李福壽的旨意;
“獨樂樂莫如眾樂樂,普天同慶,亦吾所願也!”
25年6月6日,在《弗羅裡達合約》簽訂之後,北美局勢進入長期穩定階段。
米國人口銳減,至關重要的重工業區被閹割掉,喪失了七成以上的人口和土地,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戰爭。
其綜合國力和經濟產出,已經衰退到與義大利一個等級,淪落為不折不扣的三流列強。
事實上
米國的大國基礎已經被瓦解的支離破碎,無法對大洋帝國構成競爭威脅,整個北美地區呈現碎片化狀態。
沒有對比,自然就沒有傷害。
包括歐洲列強在內的主要國家,雖然有些惋惜美利堅由瀕臨兩洋,幾乎獨佔北美的的強大國家,被肢解為9個較小的國家(含北美總督署轄下北方共和國和中央共和國,相關行政區域有待於進一步調整),呈現明顯的碎片化。
但沒有後世美國獨霸世界的強大做對比,在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沙俄帝國分崩離析的歷史大背景下,歐洲同樣冒出了一大堆小國家,北美的情況就不顯得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