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筒的鋼管末端和前端都打上孔,更粗的鋼管套也是一樣,打上孔需要連線時,把兩節爆破筒套在鋼管套中,再用螺絲或者鋼棍插入小孔,固定住爆破筒和鋼管套,之後再往前送。
另外,考慮到可能的意外和空間問題,張煒還打算製造一種小型的爆破筒,裝藥兩公斤,長不到一米,一名士兵就能帶五六根,在正常規格的爆破筒限於空間等因素無法使用時,就可用此中短爆破筒代替。
標準的長寬爆破筒,長一點二米,裝藥三點五公斤,短爆破筒,長約九十厘米,裝藥兩公斤,以高質量無縫鋼管作為爆破筒筒體,外設小孔,以護套進行連線。
所有爆破筒和配件,全部外刷軍用綠色油漆,便於隱蔽。
若是試製成功,大量配備給戰鬥工兵排,工兵作業和突擊作戰中一定能發揮極大的作用,本身重量也不大,長的一個人能帶上兩三個,短的能帶上五六個,一個排合計下來,就有二百個左右。
可以想象一下,在攻擊作戰中,教導大隊的步兵出現了打不掉的日軍防線和工事,這個時候,戰鬥工兵排的弟兄們在強火力掩護下發起攻擊,用二百多個爆破筒攻擊日軍,哼哼,那可是六百多斤的炸藥,保證讓鬼子坐上土飛機。
拍板好設計,張煒立刻下令準備製造,他先讓何金海離開,並且準備把製造任務全部交給工兵排,等到材料到位後何金海立刻帶全排參與施工。
爆破筒是配備給他們的,讓他們親自施工,能更好的讓他們瞭解武器效能和特點,使用者親自制造自己使用的裝備,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裝備質量,誰想自己用質量低劣的武器?
採購任務當仁不讓的交給了何坤何排長,他就是專門幹這個活兒的,他的輜重排,在張煒的眼裡,也有著跑運輸,忙後勤的角色定位。
除了基本的體能訓練和戰鬥技術訓練外,很高階的戰術訓練,張煒也沒打算讓他們參加。
張煒叫何坤去黑市上採購兩種鋼管,長爆破筒用的鋼管,直徑大概有六厘米短爆破筒,準備採取四厘米的鋼管,用來連線的鋼套採取七厘米的短鋼管(短爆破筒不考慮連線使用,連線使用主要針對長爆破筒),鋼管上計劃打上五毫米左右的小孔。
所以何坤還得再採買一些五毫米作用的小鋼棍,用來就連線使用。
先要試製,所以採購量上,長鋼管暫且定為五十個,短的五十個,鋼棍一百個,護套一百個。
等到試製成功,再大規模的投入生產。
何坤接了任務去買鋼管,何金海先去點人,再去點驗裝備,做爆破筒需要的引線,雷管和炸藥都要教導大隊自己準備。
上次撥發來了二十五箱工兵用的散裝炸藥,這些後方兵工廠制式製造的炸藥。
每箱炸藥在二十四斤左右,合計一共有六百斤左右的炸藥。
粗略估算一下,能裝上二百個爆破筒左右。
張煒命令何金海把所有炸藥拿出來,拆散,儘可能的縮小體積,便於鋼管裡裝填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