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和何金海討論的火熱,張煒說幹就幹,準備製造爆破筒。
張煒這次拿出了一大張紙和作圖用的工具,開始設計和策劃爆破筒的形制。
爆破筒,需要筒體,炸藥,雷管和引信,炸藥雷管引信,這些裝備部隊裡都有,完全不用擔心。
需要解決的就是筒體,爆破筒的筒體,達到美軍m1式爆破筒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了。
筒體的材質不能太過脆弱,張煒隱約記得日軍拿過竹子製造過急造爆破筒,著名的肉蛋三勇士,就是使用的緊急製造爆破筒。
拿竹子木頭之類的做筒體,這搞法成本是低,但是不易儲存,防不住水,防不住熱。
張煒是打算大量製造,像彈藥一樣多多儲存,而且筒體太脆弱還容易影響威力。
“大隊長,筒體要不就用無縫鋼管吧,那玩意我們搭橋的時候用過,很結實的。”何金海這時候提出了使用無縫鋼管作為筒體的建議。
無縫鋼管?聽起來確實不錯,問題是部隊裡現在沒有,後方兵工廠的產能全去生產武器彈藥了,哪有功夫去造這種工藝要求高的東西。
“這個東西不錯,只是現在部隊裡沒有,這樣吧,回頭讓人去黑市上找找,黑市上肯定有倒貨的。”張煒說道。
何金海點點頭表示同意,張煒打算叫何坤去黑市上找找,既然造,就要造使用效能最好的,無縫鋼管密封好,使用威力最大,加上教導大隊現在小金庫充足,買些無縫鋼管還是不在話下的。
關於裝藥的問題,何金海與張煒也討論的時間最長。
何金海是專業工兵軍官,他認為四公斤左右的炸藥最完美,兩個爆破筒炸進去,就能打掉一個堅固的木製地堡,但缺點是裝藥太多,導致重量過重,士兵們攜帶不便,對於筒體的壓力也更大。
四公斤裝藥的方案,最終被放棄。
三公斤裝藥又稍少,何金海告訴張煒,三公斤裝藥的效能不算低,但是也不高,排雷還不錯,要想炸掉地堡可不容易。
經過協商,張煒最後打算採取一種折中的方案,使用三點五公斤裝藥,炸的了地堡,排的了雷,重量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確定了裝藥方案和筒體材質,剩下的就是完善設計了,設計上張煒是完全憑藉後世的記憶儘可能的原樣照抄,又聽取了一些何金海的意見。
最終決定,筒內前端安裝雷管,主體用撥發下來的炸藥填充,末尾留出安裝引線的空間,筒體設計長度為一點二米,內裝三點五公斤炸藥。
爆破筒,張煒還考慮到多條爆破筒連線的問題,必要的時候,可以透過多條爆破筒連線起來進行掃雷和爆破作業,避免士兵們的傷亡。
美軍那些爆破筒,工藝好,是批次生產的,連線起來是靠筒體內的螺旋軸,兩節爆破筒插到一起,一擰,就能擰上去使用,教導大隊搞自制,可沒有這個條件。
最後何金海借鑑了橋工作業中連線浮橋構工的經驗,向張煒建議,可以在兩節爆破筒之間使用更粗的無縫鋼管,把兩節爆破筒放在一起來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