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望生境,知夢境的修行者足以在廬陽觀月的結界中自保。
“臥槽,沒想到牛鼻子你居然深藏不露。”
袁有桃又驚又喜。
張當然苦笑道:“這不是留個後手打算到那寒山寺的時候看能不能撈點好處,沒想到碰上這個和尚。”
他嘴上說著,卻沒有轉頭,眼神很凝重的盯著前方。
因為原本站著的僧人救難動了。
他此前一直站在原地,就算是寧舒破了他的極樂世界也未能使他後退分毫。
僧人向前踏出一步,腳下生出金蓮。
僧人落下第二步,金蓮生出根鬚。
隨著僧人的呼吸,一座座六品蓮臺化為金色的橋,僧人踏橋而來,橋的另一端連向三人頭頂掉漆瓷盆照出的烏光裡。
手持青蓮,腳踏金蓮。
救難周身霞光瀰漫。
荷葉有風生色相,蓮花無雨立津樑。
這種手段很神奇,金蓮散發出的光芒就像是化雨春風,隔著烏光灑在三人身上,寧舒只覺得渾身暖洋洋的,彷彿置身於溫柔的紅紗帳中,又好似在聽大德高僧講解經文,世間極盡的誘惑紛紛襲來,百媚纏身或是平步青雲,坐擁寶山又或是封妻廕子。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使人脫離世間的諸般痛苦。
這便是渡化的意味。
充滿祥和卻又極度危險,是一種沉默的超度,讓人忍不住便要隨之而去。
若是無法清醒過來,那麼便會墮於其間,再難以自拔。
傳說西方教主端坐十二品功德金蓮,發下四十八大宏願渡盡世人,從此不墮紅塵之苦,渡化三千紅塵客,今日僧人救難腳踏金蓮橋,要渡走山神廟前三人。
三人眼中的所見各不相同。
張當然看到的是兩座山,一座山上金光四射,一座山上環繞著祥雲,兩座山碰撞著,只見環繞著祥雲的山上一片宮殿浮現,另一座山上的金光逐漸消退,張當然臉上的表情時而痛苦時而平靜。
袁有桃眼中是一座繁華的城池,車水馬龍,依山傍河,有一座蓮臺籠罩在城市上方,緩緩落下,袁有桃正指著天空的金蓮破口大罵,罵累了他就歇一會,接過手邊下人遞過來的水喝完後,將碗一摔,然後繼續罵。
而寧舒眼中只有一條慘黃的河流。
他站在岸邊出神,風吹過,沒有留下,雨劃過,也沒有留下,四周好似有人來人往,卻都未曾停留,河邊只有他一個人。
河中捲起一朵浪花。
寧舒於三人中最先醒了過來。
他不知道袁有桃與張當然各自都看到了什麼,他只知道自從離開平安城後,那抹慘黃色已經在他的世界裡出現過好幾次了。
不待他思考,僧人救難已經踏著六品金蓮組成的蓮橋到了三人身前。
寧舒睜開眼,斬出了第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