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鳳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也就是霍光在長安垮臺的第五天,任宮被寸磔的第二天,範明友所部抵達了漆縣附近。
此處距離長安不過三百餘里。
從十一月二十六到十一月三十,中間一共間隔五日。
在這五日時間裡,範明友所部三萬餘人日夜兼程,跑了四百里路:從三水縣到安武縣,又從安武縣到漆縣附近。
五日行軍四百里,算下來就是一日行軍八十里,已經是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了。
再過兩日,範明友所部就能抵達漆縣了,過了漆縣就是長安城了。
……
是夜,紮下大營之後,範明友就在中軍大帳內,召集所部校尉及偏將們商議軍務。
範明友面色陰沉,因為如今有一件棘手的事情擺在眼前,那就是穩定軍心。
這幾日一路走來,範明友所部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糧草也還能支撐六七日,漆縣就在眼前,退路也有田廣明所部保障。
可三萬大軍的軍心也不可避免地有了崩壞的跡象:各營的兵卒正在逐漸減少。
並不是因為軍中爆發了瘟疫,而是冒死逃亡的兵卒是越來越多了。
每天大軍紮營後,一到了夜深人靜之時,就會有鬼鬼祟祟的黑影不斷地從營帳中摸出來,翻過營欄,在夜幕的掩護下,逃到曠野中……
雖然範明友所部舉起了“清君側,誅蔡義”的大旗在,更有範霍兩家的子侄親信在營中彈壓。
但是一路走來,風言風語還是在將士之中逐漸傳播開來。
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都有洞若觀火的眼睛。
越來越多的人從最初的盲從和迷惑中回過神來了,開始意識到到自己可能捲入了一場巨大的災禍當中。
當這些兵卒軍校的理智開始覺醒的時候,範明友等人編造的謊言並不難看穿,逃兵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最初,只是單人單騎;而後,就是三五成群;現在,已經到了成伍成什的地步。
今日晨間拔營出發的時候,越騎校尉的大營中,竟然有一整屯的人馬憑空消失了,連帶糧草兵器和戰馬也都不翼而飛。
對於出征在外的大軍而言,懲處逃兵是約束軍紀的重中之重。
而每曲之中都設有軍正和軍正丞一職,他們的麾下領有一隊人馬,專門負責約束軍紀。
如果範明友所部是一支正常出征的大軍,那麼定然會四處抓捕逃兵,並且用最嚴苛的軍法來懲治他們,避免軍心徹底崩壞。
可問題是他們並不是一支正常出征的大軍。
範明友所部要抓緊時間行軍,所以不能放緩腳步,自然無暇搜捕逃兵。
而他們本來做的又是一件掉腦袋的事情,在軍紀上要求過嚴,反而更會人心惶惶。
另一面,這些出逃的兵卒也都非常聰明機智,他們知道孤身在四野遊蕩是活不下來的,所以大部分逃到沿途縣城投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