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巫蠱之亂就是這種忌憚到達頂峰之後的災禍。
當孝武皇帝將自己的兒子和衛氏外戚、李氏外戚盡數鋤掉之後,他試圖開始讓另一個權力集團崛起,與外戚集團形成制約。
其實早在巫蠱之亂之前,孝武皇帝就已經做好了這個準備。
那就是以“與經學合流的世家大族”為核心的文臣集團。
外戚透過血緣與皇權產生聯絡,文臣集團透過儒學的忠孝與皇權產生聯絡。
二者恰恰可以形成制約。
孝武皇帝即將大行之前,為孝昭皇帝挑選了四位輔政大臣。
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大司馬大將軍霍光。
他們算不上出身世家大族,但卻都屬於是文臣集團。
後來因為上官太后的原因,上官桀和霍光才搖身一變成了外戚集團。
他們之間,仍然發生了權力的爭鬥,最終聯合了燕王旦的上官家兵敗族滅,而霍光掌權。
如今,劉賀處置了霍光這個外戚兼權臣,於是就留下了權力的空隙,那麼蟄伏已久的文臣集團就會抬頭。
更何況,給自己舉薦朝臣的大司馬大將軍張安世,不只是文臣,更是外戚。
活脫脫就是一個小號的霍光啊。
雖然小,但是安知日後不會變大呢?
誠然,張安世如今沒有一點權臣的桀驁模樣,言談舉止上也都能看出他對天子的忠心。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張安世終身都謹小慎微,張氏一族一直延續到東漢仍然屹立不倒。
但孝武皇帝時的霍光就不謹慎嗎?霍光就不想當忠臣嗎?霍光就不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嗎?
不,絕不是如此的。
霍光出入宮廷二十年不曾犯錯,又怎麼可能一開始就是一個對權勢痴迷之人呢?
是不斷增長的權力和迅速拔高的地位,讓最初的霍光成為了後來的霍光。
既然霍光會變,他張安世就不會變嗎?
要知道,張安世現在的權勢和地位,比原來時間線上高太多了。
更何況,如今坐在皇榻上的劉賀,與孝宣皇帝可不是同一類人。
他可是要在大漢帝國內變法行新政的。
而這新政還是亙古未有的新政,是會觸及到張安世們背後那些世家大族核心利益的變法新政。
張安世還能像原來的時間線上那樣“安世履道,滿而不溢”嗎?
劉賀的心裡沒有底。
此刻,看著手中的那份被舉薦官員的名單,劉賀想對正值壯年的張安世說一句:府君,時代變了。
但是這句話卻不能說出來。
劉賀對待張安世們的態度和對待霍光的態度是一樣的。
願意跟著自己走,那麼就跟著自己走;不願意跟著自己走,那就跟歷代先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