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百姓一見到天子車仗,要麼扭頭就跑,要麼當街就跪倒下來。
一時之間,也引起了不小的混亂。
看著這些百姓,劉賀陷入了短暫的思思慮當中。
剛才,在大司農寺的院子當中,劉賀看到了不少千石左右的屬官也在場。
這意味著劉賀的那五道詔令,對千石左右的官員也有約束力或者誘惑力。
品秩為千石的官員,一般就是各個府衙裡的佐貳官。
只要他們願意配合,那麼一個衙署基本就可以恢復運作了。
劉賀不用像收拾田延年一樣地收拾丞相任宮和太常樂成,也可以讓丞相府和太常寺這兩個府衙恢復正常。
那麼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讓任宮和樂成真的老老實實“生病”,而不是出來阻撓。
劉賀身為天子,親自出面的話,定然可以輕鬆壓制任宮和樂成。
但問題是劉賀無法分身,因此就要派人代替自己去監督鎮壓他們。
可是劉賀身邊信得過的朝臣屬官都各司其職,暫時騰不出多餘的人手來了。
劉賀考慮了片刻,就把視線轉向了護在安車兩側的那四個昌邑郎身上。
這是劉賀信任的人,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將此事辦好。
最終,劉賀決定試一試。
當車仗來到一處較為僻靜的地方時,劉賀下令讓整個車仗停了下來。
“戴宗,朕來說,你來寫。”
“諾!”
“丞相任宮身染惡疾,不能上衙任事,朕體恤下情,告賜三月,告賜期間,任宮不用上衙任事。然丞相府乃朝政樞紐,不可一日偏廢……”
“朕下此詔,由丞相司直暫代丞相事;丞相司直不在,由丞相長史暫代丞相事;丞相長史不在,由丞相徵事暫代丞相事。”
想了想之後,劉賀又加了最後一句:“若有人抗詔阻攔,當場斬殺無論!”
這裡所說的“代丞相事”,當然不是代替丞相參與到朝堂的大事上,而僅僅只是代理丞相管理丞相府的事情。
至於朝堂上的政事,有沒有丞相都不重要。
或者說,沒有反而會更好。
大事皆由天子決,何樂而不為呢?
隨後,劉賀又給太常寺擬了一道相同的詔書:由太常卿、太常丞和掌故以此替補,代行太常之事。
“如何,擬好了嗎?”
“擬好了。”
“讀給朕聽一聽。”
“諾!”
戴宗從頭到尾都讀了一邊,所有的細節都沒有問題,都是詔令該有的格式和行文。
“好,沒有其餘的紕漏了。”
“陛下,要蓋印嗎?”戴宗問道。
“這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