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遲,有劉賀親自坐鎮,“帝黨”的運轉效率非常高——張安世和丙吉立刻就離開溫室殿,各行各事情去了。
丙吉帶著加蓋了天子似印的詔書,在四個昌邑郎的護送之下,直接向尚書署撲去。
尚書署就在少府寺內,位於一個單獨的院子中。
根據大漢百官公卿的隸屬關係來看,尚書署本身就應該由少府管轄。
因此,硬是要算起來,領尚書事霍光,應該算是少府丙吉的屬官。
如今讓丙吉來接管少府,也是合情合理。
尚書署所在的這個院落不大,一進一出而已。
正房是領尚書事署理公務的正堂,兩側的廂房裡,則是不同的尚書處理章奏的地方。
不管是正堂還是廂房,空間都並不寬敞,甚至可以說是逼仄到了極點。
尚書署的屬官吏員不多,加起來不過二十多個人。
權勢最高的自然是品秩為千石的領尚書事,而當今的領尚書事正是大將軍霍光。
再往下就有品秩六百石的尚書僕射、品秩四百石的尚書丞作為領尚書事的佐官。
再往下,分別有五個有司尚書。
侍曹尚書:負責對接丞相御史章奏。
二千石曹尚書:負責兩千石朝臣章奏。
戶曹尚書:負責尋常吏民章奏。
客曹尚書:負責外國四夷章奏。
三公尚書:負責刑獄之事章奏。
除此之外,還有五六個協助領尚書任事的無司尚書。
哪怕再加上十多個書佐和十多個役卒,總共不超過五十人。
而除了領尚書之外,尚書署裡的其他人不僅品秩低微,權力也不大。
充其量就是品秩更高一些的書佐罷了。
對上,他們主要負責章奏的整理、歸類和存檔;對下,他們則是負責詔書的起草、謄抄、蓋印。
只有領尚書事才能透過處理章奏來決定朝政的走向。
說這尚書署是尚書事霍光的一言堂,其實也不為過。
……
丙吉手持天子親自定下的詔令,來到了尚書署,他剛在院中露面,尚書僕射陳留壽就領著幾個尚書快步走到院中迎接。
霍光不在,少府丙吉就是此處名正言順的上官。
尚書僕射陳留壽四十多歲,自然也是儒生,據說跟隨夏侯勝學的《尚書》,來到尚書署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
他從無司尚書到三公尚書,在一步一步往上打熬,如今終於當上了尚書僕射。
再往上升的話,自然不是升到領尚書事去,而是會外放到某個郡國去當守相,這樣一來也算是走上正途了。
因為尚書署就在霍光的眼皮子底下,所要處理的事情又多與文書相關,所以霍光對他們並不上心,二者關係反倒不密切。
就拿今日這“罷衙”的事情來說,霍光就沒有讓他們跟著一起稱病告假。
陳留壽急急忙忙在丙吉行禮問安:“下官尚書僕射陳留壽問丙府君安。”
“陳使君免禮。”
丙吉上任幾個月來,雖然不聲不響,卻也把少府一應事務都處理得十分妥當。
而他和前任少府樂成比起來,更加嚴明公正和清廉,所以也就受到了屬官們的敬重。